汪丁丁:过程哲学视角下的现象

在互联网经济和新冠疫情的双重冲击下,我介绍了希勒教授的提醒:都市房价可能有实质性的下调。在经济学视角下,房价波动服从存量定价的一般原理。参阅我的《经济学思想史讲义》,百年以来经济学主要缺陷之一在于,“存量”的定价问题既无法纳入马歇尔的“局部均衡”分析框架也无法纳入阿罗和德布鲁的“一般均衡”分析框架。弗里德曼《价格理论》,也仅在最后两章论及存量定价问题,却毫无解决的希望。目前通行的价格理论,其...
视频网站“WatchMojo.com”(魔力视频),至六月底已有近三千万注册数。这家网站似乎致力于“知识大众化”运动,主旨是在生活世界的各领域里提供“top 10”排名介绍。它于2014年发布的“哲学家前十名”,引发我的兴趣。姑且不讨论“哲学”是否适合非西方的思想传统,我将这家网站的“哲学家前十名”改译为“思想家前十名”,依序如下: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尼采,笛卡尔,孔子,苏格拉底,卢梭,洛克,萨特,休谟。
这一...
关于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诺奖金融学家希勒最近有一次访谈,CNBC,“What’s Next For the US Economy”,Robert Shiller,Jul-13,2020,他提醒美国人,尽管货币疯狂超发,但都市地区的房地产价格仍可大幅下跌。探究原因,他很谦虚,不做任何判断。在新冠疫情和互联网经济的冲击下,他指出,影响都市地区房地产价格的两大因素,其一倾向于增加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可能诱致更多人购买乡村和远郊的房屋,其二倾向于减...
这一标题,直译自200多年前的苏格兰启蒙思想,“the civilizing influence of the economy”。今天谷歌检索,只见到一篇2002年华尔街日报的文章,标题改为“the civilizing effect of market economics”,远不如我的标题深刻。
仍采取我的“社会思想”三维理解框架,“物质生活-社会生活-精神生活”。直观而言,经济是在“物质生活-社会生活”这一平面内的活动。文明化,是在社会生活与精神生活这一平面内的过程。...
在荣格的原型学说里,Anima和Animus构成冲突的两极,荣格毕生思路的核心,当代荣格学者的概括是:太极生两仪。可是,并不是每一个人在毕生时间内获得勇气成就自己的太极。因为,如图,他必须开启自己的英雄之旅,面对自我意识的暗影(地狱体验),与暗影对话并达成“和解”,然后才可不再投射暗影于外部。自我及其暗影的“和解”导致暗影从无意识世界涌现到意识世界里获得表达。伟大的艺术作品,常有“走入并走出地狱”的感觉,灵魂之死与死而复生。若非如此苦难,怎可理解许多原创艺术家的自杀现象呢。请诸友回到二十多年前,读我为《源泉》撰写的那篇长篇评论。
荣格的同事,图二和三,文化无意识的最初研究者,安德森,创建了旧金山荣格研究院。图四和五,著名的贾菲,各种荣格传记表明,她是荣格的“亲密关系”之一。图六,著名的冯-弗兰茨,高寿,成为荣格之后几十年里梦境解释的泰斗。图七和八,旧金山荣格心理分析师,维尔赖特夫妇,口述与荣格交往的故事。图九,荣格,根据安德森和阿德勒的描述,他双眼很小,目间距又很近。根据麻衣相法,荣格擅长观察细节。恰好,荣格童年至少年几乎...
马佳的创作很难归类,独树一帜。一幅画,越是具象,解释的余地就越小。所以我更喜欢抽象派的作品。海德格尔晚年在诺曼底演讲,详细论证了这样一项命题:真理的本质是自由(根据孙周兴中译本)。我读了这篇译文,我认为海氏的论证方法隐含的就是胡塞尔现象学的,可追溯至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辩证法,我在二十年前撰文概括为“对话的逻各斯”。对话,就是允许一切声音,在场的与不在场的。可见,自由发声,这是使“真”呈现的本质条件,在这一意义上,真理的本质是自由。不在场的声音,包括每一个人的全部可能人生,而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已在场的人生。这是自由的深层涵义,海氏当时可能倾向于这一涵义。抽象画作,它的真理的本质也如此,要求来自一切可能人生的解释。
胡塞尔是数学博士,而且他的指导老师是魏尔斯特拉斯,要知道,实数的连续性,皮尔士给出的一种定义思路,是“中介值”恒存在。仍采纳马赫和皮尔士的表达,这张图,我是第N次使用了。这一次,我试着概括胡塞尔现象学的自我,尤其是他的“超验自我”。我的思路,荣格与胡塞尔,或者,昨天我检索到几篇文献,讨论海德格尔与荣格。理解我这张手绘示意图,关键是理解“自我”与“他我”的哲学史讨论。
上一篇的结语:人工智能时代的读书方法,唯一的要旨是培养读者的广域判断力。这一命题的核心观念是:(1)“广域”,而不是“狭域”。人工智能目前仅在狭域完胜人类,而人类创造性思维的两大前提是广域探索与判断;(2)“判断力”,而不是“计算能力”。
古今人类数百亿,有记载的天才数万,普通人的“天才瞬间”数十亿。姑且想象天才瞬间在已知人类当中的正态分布(或许是泊松分布)密度曲线,于是有“均值”(也称...
新冠病毒带来的益处是迫使我们退出日常烦忙。我的初步估算是,中国人每天的闲暇当中,可用于读书的时间,平均而言增加两小时。以每天读书八小时计算,半年疫情,相当于增加八千万至一亿“人年”的读书时间,分布在人群当中,极不均匀。增加的闲暇,可用于睡眠,可用于餐饮,可用于……。我周围许多人疫情期间体重显著增加,与闲暇时间的配置方式密切相关。
闲暇时间的理性配置,关键是读书方法。不会读书的人,很难突...
古人无“零”,中外皆然。零的发现,也许就是要在许多次思想实验之后才可能。或如海德格尔那样,将“为何是有而不是无”这一问题,从古人的意识里凸显出来让它成为西方思想的根本问题。这一凸显,海德格尔的方法,仍是胡塞尔现象学方法,一脉相承,这一方法是笛卡尔的,可译为“疑”。善读书者,于无疑处生疑。这样的方法,前提是有足够的闲暇。动物用于觅食的时间,大约要占动物生命的百分之七十,那还是足够聪明的物种,例如...
由于海默的评论,我继续讨论皮尔士符号学。对皮尔士而言,semiotic 和 semiotics,有显著不同的涵义,虽然,前者常译为“符号学的”或“记号语言学的”,后者常译为“符号学”或“记号语言学”。我常引述荣格的符号(象征)学说,需要澄清的是,皮尔士阐释的“符号”观念,包含了通常理解的“符号”(象征)观念,也许,我应撰文探讨皮尔士尚未探讨的荣格符号学说的深层心理涵义。
我的短文,“皮尔士与胡塞尔”(财...
仅当信念被怀疑时才有认知。这一命题或它的各种版本,皮尔士在百多年前写了三篇文章,在不同视角下,反复论证。两年前,我为朗润园DPS17级讲解“收益递增经济学”,为介绍皮尔士塑造的“代数格”理论,再次引述了皮尔士百年前的文章,于讲解时突有所悟。我的感悟逐渐发酵,形成不同形态的命题。尤其是“新冠疫情”对各类制度的冲击,提供了重要的“制度实验”。
诚如皮尔士所言,假如一个人完全相信他的全部信念,...
前文提及:皮尔士毕生积存的未发表手稿,总共约八万页,几乎是胡塞尔未发表手稿的两倍。1914年皮尔士辞世后,他的这些手稿由著名的哈佛哲学家“鲁一士”(贺麟的译名)负责保管。鲁一士的英文名字,图2,Josiah Royce,贺麟于1936年翻译了他写的《黑格尔学述》(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2年张祥龙主编“贺麟全集”第一卷)。贺麟的翻译并不引起我关注,但他的“黑格尔学述译序”,引我反复研读,是西学翻译的重要思想史料。
...
作者:汪丁丁
汪士汉先生逝世于2000年7月1日,享年83岁。他早年投身于革命,先后在陕北公学、华北联大学习、工作,曾任职中共中央书记处第一办公室,最后工作于中国革命博物馆,副馆长,主要研究五四运动和中共党史。
他绝不会因我的行为而生气,他太爱我了,爱到了有时会被人认为“娇惯”儿子的程度。例如,8月间我去明尼苏达州拜访亚来——我小学和中学的同学,也是我此生不渝的老朋友,听他在饭桌上说起我们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