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丁丁:鲁一士的“黑格尔学述”及贺麟的“译序”

前文提及:皮尔士毕生积存的未发表手稿,总共约八万页,几乎是胡塞尔未发表手稿的两倍。1914年皮尔士辞世后,他的这些手稿由著名的哈佛哲学家“鲁一士”(贺麟的译名)负责保管。鲁一士的英文名字,图2,Josiah Royce,贺麟于1936年翻译了他写的《黑格尔学述》(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2年张祥龙主编“贺麟全集”第一卷)。贺麟的翻译并不引起我关注,但他的“黑格尔学述译序”,引我反复研读,是西学翻译的重要思想史料。
...
前文提及:皮尔士毕生积存的未发表手稿,总共约八万页,几乎是胡塞尔未发表手稿的两倍。1914年皮尔士辞世后,他的这些手稿由著名的哈佛哲学家“鲁一士”(贺麟的译名)负责保管。鲁一士的英文名字,图2,Josiah Royce,贺麟于1936年翻译了他写的《黑格尔学述》(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2年张祥龙主编“贺麟全集”第一卷)。贺麟的翻译并不引起我关注,但他的“黑格尔学述译序”,引我反复研读,是西学翻译的重要思想史料。
...
作者:汪丁丁
汪士汉先生逝世于2000年7月1日,享年83岁。他早年投身于革命,先后在陕北公学、华北联大学习、工作,曾任职中共中央书记处第一办公室,最后工作于中国革命博物馆,副馆长,主要研究五四运动和中共党史。
他绝不会因我的行为而生气,他太爱我了,爱到了有时会被人认为“娇惯”儿子的程度。例如,8月间我去明尼苏达州拜访亚来——我小学和中学的同学,也是我此生不渝的老朋友,听他在饭桌上说起我们小时...
经济学家熟悉皮尔士(Charles Sanders Peirce,1839-1914),因为“决策逻辑”很可能肇端于皮尔士的“探索经济学”。哲学家熟悉胡塞尔(Edmund Husserl,1859-1938),因为“现象学运动”延续百年。中国读者更熟悉皮尔士,因为实用主义哲学与中国思维方式之间有表面和实质的相似性。我追踪皮尔士和胡塞尔,因为我关注数学与逻辑学的直觉主义学派。最近尤其有时间浏览和研读这一领域最近二十年发表的著作,例如,图1,去年新...
中文名字“扎哈维”,老友嘉映说,已经是目前现象学的领袖人物,图二,扎哈维简介,丹麦哲学家,哥本哈根大学,主体性研究中心的主任。难道还有“主 体性”可研究?我读他的著作大约三星期或两星期,当然要伴随着研读现象学 和皮尔士和荣格。
今天想着推荐扎哈维的主要作品。图一,他的最新著作,
“现象学”,Routledge出版社的“基本”丛书之一,这套丛书也许只有这一种是好的,图三,版权页。扎哈维最初的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