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丁丁:价格始于关系

财新博客发布了我的“哲学帝国主义”宣言,接着就有这篇文章的题目,初衷是讨论真实世界里“关系”这一观念涵盖的经验。这一思路的缘起,是我的新书“收益递增经济学”,概述于我的另一篇财新博客“广义的经济学”,尤其是那篇文章最后几段文字,关于未来的经济学(我所谓“观念的经济学”)。观念涵盖的经验,主观感受优先。这是目前流行的心理学和哲学见解,“嵌入于身体的认知”(简称“具身认知”)。不过,观念不能只是...
新冠疫情爆发之后,我研读了不少医学著作,中医的和西医的,尤其是免疫学教科书及各类视频。然后,我知难而退,当然已形成了我自己的“医学理解”。我的“跨学科”研读从来如此,追随基本问题,勇敢进入任何领域,获得基本理解之后就可退出。毋庸置疑,这是一种帝国主义态度。经济学以外的学者们批评(也是表扬)经济学是帝国主义,在哲学视角下,这是需要解释的现象,于是有了我这篇短文的标题。
我在香港大学教书时期...
终于写完了这一系列财新博客文章,初步实现了我的设想:在这一系列财新博客文章里,不用任何数学公式,阐明我的新书《收益递增经济学》以外的内容。我手绘了下面这幅插图,我的新书,只是讨论了收益递增现象及可能建构的经济学。在这幅插图里出现的三类现象,“互补性”、“存量效应”、“路径依赖”,我在最近的系列文章里分别讨论过。我这本新书主要讨论这三类观念的交集,“收益递增现象”。但是,这三类观念将经验世界...
我很喜欢这幅插图,它来自2020年出版的《Artificial Psychology: Psychological Modeling and Testing of AI Systems》,标题应直译为,“人工智能心理学:人工智能系统的心理建模与检测”。这本小册子的导言,以这幅插图开篇,我在插图里写了我的直译。导言结束时,作者写了这样一段文字:毕竟,这样的人工智能系统不能令人满意,如果它这样回答那个令人困窘的问题:“No Dave, I don’t think I can do that”(不,大卫,...
苹果电脑自带的相簿系统之所以常将无生命物误判为“人脸”,因为它的“人脸分类”算法在识别模式的学习阶段主要依靠人脸采样。我说过,这是因为算法是狭域的。我们观察生物的寻优过程不难看到,它们在日常生活环境里的“算法”似乎也是狭域的。围棋对弈,假设棋力不相上下,若任何一方遐想与棋局完全无关的事情,输棋的概率就要增加。我写文章,全神贯注于我的文字思路。烹饪、考试、会议、……,认知科学家早就知道,人类的绝...
这篇短文的主题,接续我最近的三篇财新博客文章“人工智能时代的读书方法”,也接续我最近发布于财新博客的“符号表达”与“重要性感受”系列文章。
苹果系统自带的相簿,有“人物”这一栏目,是人工智能面孔识别技术的运用,当然很幼稚,因为它常将一些无生命物体误认为“人脸”。在人工智能算法的视角下,这样幼稚的错误很难避免。目前流行的人脸识别技术,基于在人脸若干关键部位采样所得的数据。包括愚蠢的“深度...
借鉴金岳霖(《知识论》)的思路,“观念”(idea)若有内部结构,就称为“概念”(concept),概念用于收纳经验,就称为“范畴”。据此,观念是最宽泛意义上的范畴。借鉴柏拉图的思路,观念(共相)是永恒的而经验瞬息万变。回到常识,一个人的观念,相对于他的经验而言,是慢变的现象,用于涵盖他的生活经验。他每日见到天上飘过的许多云,他自语说那些都是“云”,不必再看。除非,他见到了一团完全不同以往的云,它如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