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2020年09月07日 09:03

汪丁丁:价格始于关系

汪丁丁:价格始于关系 前面的文章里,我讲过,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创始人老门格尔的儿子是小门格尔,他邀请逻辑学“华沙学派”领袖塔尔斯基到维也纳讲逻辑学。后来,塔尔斯基在美国授课,讲解由布尔和皮尔士创建于1850年代而由他刚刚复兴的“关系代数”。听课的年轻人里,有一位是阿罗,那是1940年。参阅:Steven Givant,2017,《Relation Algebras》(关系代数)卷1,封面照片,附图1。八年之后,由关系代数引出“阿罗不可能定理”,成为社会选择理论的...
阅读全文>>
2020年09月05日 15:35

汪丁丁:发现价格

汪丁丁:发现价格 现象,有局外人视角,有局内人视角。价格,在局外人视角下是静态存在——所谓“均衡”(equilibria),在局内人视角下是动态过程——所谓“发现”(discovering)。米塞斯1949年《人之行动》体现他的“新康德主义”方法论,他建构的,是公理化的实践科学:praxeology = 实践+科学。他想象的实践,他称为“企业家过程”(entrepreneurial process),也就是奥地利学派经济学著名的“市场过程”观念。market as a process(市场过程)...
阅读全文>>
2020年09月04日 09:23

汪丁丁:经济学基本问题

汪丁丁:经济学基本问题 我在“基本问题”里写了,关于基本问题,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典范,经济学是社会科学的典范,哲学或许是人文学科的典范。故而有这篇文章的主旨,阐释经济学基本问题,当然,不能概述我2015年出版的《经济学思想史进阶讲义》或我2008年出版的《经济学思想史讲义》。这里需要的,是重新表达我的“问题意识”——否则,它就只是弥散在感受中的模糊意识,挥之而不去,绳之而不得。   反思我自己的日常生活,尤其是我在杭州的日常生活...
阅读全文>>
2020年09月02日 09:21

汪丁丁:观念的观念史

汪丁丁:观念的观念史 我在2008年出版的《经济学思想史讲义》开篇写过这一命题,在2019年出版的《思想史基本问题》开篇又郑重写了这一命题:任何学问的也许唯一正确的开端是这一学问的思想史。   思想史,是“intellectual history”的汉译。常见于英语的另一名称是“history of ideas”(而不是“history of thought”),汉译是“观念史”。基于我收集的文献,我认为,观念史是思想史最宽泛的名称。此外,比“观念史”历史更久的是各领域的学术思想...
阅读全文>>
2020年09月01日 08:52

汪丁丁:基本问题

汪丁丁:基本问题     任何学科都有基本问题,即枝节问题的根源。在各学科的思想传统里,或迟或早,会有人研究基本问题,纲举目张,其它问题迎刃而解。关于基本问题的意识,法国启蒙思想家帕斯卡称为“问题意识”(problematique),许多问题盘根错节,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之不可名,复归於无。若隐若现,挥之不去。围绕基本问题,被感受到的重要性,或迟或早,表达为观念,称为“核心观念”。核心观念的展开,就是理论——核心观念涵盖的经验...
阅读全文>>
2020年08月31日 09:07

汪丁丁:真实世界里的关系

     财新博客发布了我的“哲学帝国主义”宣言,接着就有这篇文章的题目,初衷是讨论真实世界里“关系”这一观念涵盖的经验。这一思路的缘起,是我的新书“收益递增经济学”,概述于我的另一篇财新博客“广义的经济学”,尤其是那篇文章最后几段文字,关于未来的经济学(我所谓“观念的经济学”)。观念涵盖的经验,主观感受优先。这是目前流行的心理学和哲学见解,“嵌入于身体的认知”(简称“具身认知”)。不过,观念不能只是...

阅读全文>>
2020年08月25日 09:12

汪丁丁:哲学视角下的经济学帝国主义

  新冠疫情爆发之后,我研读了不少医学著作,中医的和西医的,尤其是免疫学教科书及各类视频。然后,我知难而退,当然已形成了我自己的“医学理解”。我的“跨学科”研读从来如此,追随基本问题,勇敢进入任何领域,获得基本理解之后就可退出。毋庸置疑,这是一种帝国主义态度。经济学以外的学者们批评(也是表扬)经济学是帝国主义,在哲学视角下,这是需要解释的现象,于是有了我这篇短文的标题。

  我在香港大学教书时期...

阅读全文>>
2020年08月24日 09:18

汪丁丁:广义的经济学

汪丁丁:广义的经济学

 

  终于写完了这一系列财新博客文章,初步实现了我的设想:在这一系列财新博客文章里,不用任何数学公式,阐明我的新书《收益递增经济学》以外的内容。我手绘了下面这幅插图,我的新书,只是讨论了收益递增现象及可能建构的经济学。在这幅插图里出现的三类现象,“互补性”、“存量效应”、“路径依赖”,我在最近的系列文章里分别讨论过。我这本新书主要讨论这三类观念的交集,“收益递增现象”。但是,这三类观念将经验世界...

阅读全文>>
2020年08月22日 09:48

汪丁丁:路径依赖

汪丁丁:路径依赖

汪丁丁 财新博客2020822

 

我们这一代经济学家很熟悉制度经济学,可能因为直接参与中国的体制变革。诺斯1990年的著作,中译标题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提醒我们关注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性。后来,他获得1993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我写了长篇文章阐释他的思路。

路径依赖性(path-dependency),诺斯引述的这一术语,最初由阿瑟引入,见于他早年关于技术进步的研究报告。与阿瑟大约同一时期,关于...

阅读全文>>
2020年08月21日 13:15

汪丁丁:存量效应

汪丁丁:存量效应 存量与流量是一对范畴,我推荐了希克斯的诺奖著作《价值与资本》,因为他最早在经济学里确立了这一对范畴的基础地位。根据希克斯的方法,假设消费品流量的时间单位是“天”。故而,今天的早餐与明天的早餐,二者不是同一流量单位。今天我吃的早餐,到明天早餐之前,已完全耗尽,至少要假设它已耗尽。不能在流量的单位时间里耗尽的经济物品,在经济学里就称为“耐用品”。服装、冰箱、汽车和住房,是消费品,也是耐用品。   耐...
阅读全文>>
2020年08月20日 08:59

汪丁丁:互补性

汪丁丁:互补性

  经济学最基本的概念是“互替性”(substitution),同类商品的各单位之间有完全互替性,不同类商品之间常有不完全的互替性。由于这些互替性,消费者和生产者可在各种商品之间“选择”。互替性越充分,行为主体的选择就越是自由的。市场经济的自由,主要基于各种可选方案之间的互替性。以致人们常这样解释市场体制的自由:“当你的请求被一个人拒绝时,你永远可以转向另一个人。”与自由竞争相比,垄断之所以可恨,是因为它使你...

阅读全文>>
2020年08月19日 09:05

汪丁丁:物与性

     中国思想传统,“物”与“我”是一对范畴。就“我”对“物”的态度而言,可以有诸般境界:物我两分,物我两忘,物我合一,物我相参,以及“允执厥中”。

     西方思想传统,与“object”(客体)构成一对范畴的是“subject”(主体)。古罗马哲人卢克莱修的著作,商务印书馆汉译标题是“物性论”。此处的“性”,在现代汉语里的涵义是:“性质”、“属性”、“性状”、“形态”。物皆有形,然后有名,然后有性。物有物性,...

阅读全文>>
2020年08月18日 09:18

汪丁丁:观念为现象分类

汪丁丁:观念为现象分类     观念恒存而经验流变不息。观念的功能,在于为现象分类。柏格森说,人类因学会使用观念而节约了大量时间。刚学会母语的孩子,抬头望见天上飘过的云,若不用“云”来收纳他的经验,他可能需要毕生时间来“理解”那些云。哈耶克说,神经网络的首要功能就是为经验分类(参阅我为哈耶克《感觉的秩序》撰写的长篇导读)。从而,行为主体(生物或机器)可将世间万物按照“价值”加以排序。每述及此,我总要引述天才的小密尔(《政...
阅读全文>>
2020年08月16日 12:39

汪丁丁:人工智能的心理状态

汪丁丁:人工智能的心理状态

     我很喜欢这幅插图,它来自2020年出版的《Artificial Psychology: Psychological Modeling and Testing of AI Systems》,标题应直译为,“人工智能心理学:人工智能系统的心理建模与检测”。这本小册子的导言,以这幅插图开篇,我在插图里写了我的直译。导言结束时,作者写了这样一段文字:毕竟,这样的人工智能系统不能令人满意,如果它这样回答那个令人困窘的问题:“No Dave, I don’t think I can do that”(不,大卫,...

阅读全文>>
2020年08月15日 10:10

汪丁丁:人类智能是广域局部理性而人工智能是狭域全局理性

汪丁丁:人类智能是广域局部理性而人工智能是狭域全局理性

  苹果电脑自带的相簿系统之所以常将无生命物误判为“人脸”,因为它的“人脸分类”算法在识别模式的学习阶段主要依靠人脸采样。我说过,这是因为算法是狭域的。我们观察生物的寻优过程不难看到,它们在日常生活环境里的“算法”似乎也是狭域的。围棋对弈,假设棋力不相上下,若任何一方遐想与棋局完全无关的事情,输棋的概率就要增加。我写文章,全神贯注于我的文字思路。烹饪、考试、会议、……,认知科学家早就知道,人类的绝...

阅读全文>>
2020年08月14日 09:28

汪丁丁:重要性感受——人工智能从狭义到广义的关键环节

汪丁丁:重要性感受——人工智能从狭义到广义的关键环节

     这篇短文的主题,接续我最近的三篇财新博客文章“人工智能时代的读书方法”,也接续我最近发布于财新博客的“符号表达”与“重要性感受”系列文章。

     苹果系统自带的相簿,有“人物”这一栏目,是人工智能面孔识别技术的运用,当然很幼稚,因为它常将一些无生命物体误认为“人脸”。在人工智能算法的视角下,这样幼稚的错误很难避免。目前流行的人脸识别技术,基于在人脸若干关键部位采样所得的数据。包括愚蠢的“深度...

阅读全文>>
2020年08月13日 09:33

汪丁丁:观念与真相

汪丁丁:观念与真相

 

  盲人摸象,中西思想传统皆有的譬喻。一群盲人围着一匹大象,有人摸到象鼻子,有人摸到象腿,有人摸到象耳朵,有人摸到象牙,……,我收藏的这幅插图,是盲人摸石像,不过,多了几种工具。我写的文章,不论长短,顺序不能乱。前两篇讨论的是“观念的经验差异”,于是眼下这篇可以讨论观念如何能衍生结构。例如,“象”是观念,这群盲人分享这一观念,他们试图达成共识的,是这一观念的核心经验,这些核心经验应能使这群盲人...

阅读全文>>
2020年08月12日 21:07

汪丁丁:生命哲学视角下观念的经验差异

汪丁丁:生命哲学视角下观念的经验差异   民国时期,提及“生命哲学”,柏格森可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梁漱溟自述其思想的三大来源:其一,印度佛学与医学;其二,西方柏格森一派的生命哲学;其三,儒家传统。 与英美思想家相比,欧陆思想家通常引发更多争议。在欧陆思想家当中,柏格森很可能是最无法“盖棺论定”的一位,参考文献:2019年新书,“Bergson’s Philosophy of Self-Overcoming --- Thinking without Negativity or Time as Striving”(直译:柏格森的...
阅读全文>>
2020年08月11日 09:37

汪丁丁:观念的经验差异

汪丁丁:观念的经验差异

     借鉴金岳霖(《知识论》)的思路,“观念”(idea)若有内部结构,就称为“概念”(concept),概念用于收纳经验,就称为“范畴”。据此,观念是最宽泛意义上的范畴。借鉴柏拉图的思路,观念(共相)是永恒的而经验瞬息万变。回到常识,一个人的观念,相对于他的经验而言,是慢变的现象,用于涵盖他的生活经验。他每日见到天上飘过的许多云,他自语说那些都是“云”,不必再看。除非,他见到了一团完全不同以往的云,它如此独...

阅读全文>>
2020年08月09日 09:25

汪丁丁:存量与流量

汪丁丁:存量与流量   存量是慢变的现象,流量是快变的现象。这里出现的“量”这一字,对应于黑格尔逻辑学开篇“质、量、度”三元体表达的“量”这一观念。我在上一篇文章里写了,科学探索的一项基本假设是:慢变的现象,与快变的现象相比,通常由更基本(更宏观)的过程决定,是模型的“参量”。例如,在经济学家的宏观想象中,经济体内全部流量的一般均衡状态,仅当存量改变时才可能改变。经济学成为科学而不仅仅是学说,始于阿罗和德布鲁引入的角...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