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存量与流量是一对范畴,我推荐了希克斯的诺奖著作《价值与资本》,因为他最早在经济学里确立了这一对范畴的基础地位。根据希克斯的方法,假设消费品流量的时间单位是“天”。故而,今天的早餐与明天的早餐,二者不是同一流量单位。今天我吃的早餐,到明天早餐之前,已完全耗尽,至少要假设它已耗尽。不能在流量的单位时间里耗尽的经济物品,在经济学里就称为“耐用品”。服装、冰箱、汽车和住房,是消费品,也是耐用品。
 
耐用品是存量,观念是存量,厂房、城堡、习俗、社会制度、文化传统,都是存量。凡不能在已定义的流量的单位时间里消耗殆尽的量,就是存量。于是,“存量效应”是存量相对于流量而言的本性——原本就有的性质。
 
如果流量的时间单位不是“天”而是“年”,那么,许多不能在“天”里消耗殆尽的存量很可能在“年”里消耗殆尽于是成为“年”视角下的流量。凯恩斯嘲笑“长期”视角,因为,“长期而言我们都将死去”。当时有许多“一般均衡”理论家试图延长流量的时间单位,从“短期”延长为“长期”,于是“资本品”就可纳入一般均衡。今天,我们依旧可以延长流量的时间单位,让它足够长,例如,“万年”甚或“亿年”,最终的结果是,除了地球和太阳系不能在单位时间内耗竭,其余任何事物都成为流量。
 
回到日常生活,在“天”的视角下,存量对未来的影响,称为“存量效应”。儿童读一本书,记忆里有了这本书的存量及效应。不过,他或他的监护人很难判断未来的存量效应是怎样的,也无法确认存量效应的规模或程度。这是因为,存量对未来的影响,取决于它在未来的运用方式以及未来的价值体系。若干年前有一位艺术家嘱托某公司将自己的脑冷冻百年,然后化冻,希望那时的医学能使脑复活。假如他的脑百年之后复活,他那时是否喜欢这一存量效应,很难判断。
 
存量对未来有影响,仅在给定的价值体系之内才可判断存量效应的价值。关于火药的知识,是存量。对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空,火药有不同的存量效应。因果报应,有现世报,有来世报。此处“因”是存量,“果”是它的存量效应。因果关系之网,错综复杂,很难判断何因何果。常见的假设是,先后发生了许多存量,它们的效应相互抵消,只剩下最近的存量效应。马尔科夫过程,除了最近的效应,其余的效应都被“遗忘”。当然,世界远比马尔科夫过程复杂。事实上,复杂社会之所以突然崩溃,就是因为它不具有马尔科夫性质。参考文献:Joseph Tainter,1988,《The Collapse of Complex Societie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这本书有海南出版社2010年的中译本:泰恩特《复杂社会的崩溃》邵旭东译。另一方面,复杂社会也可能在不论多少人预期它崩溃时却始终不崩溃。以致黎安友(Andrew Nathan)教授设想了一套“弹性”很大的政治模式以解释这种现象。新发表的参考文献:Alex Williams,2020,《Political Hegemony and Social Complexity:Mechanisms of Power After Gramsci》(政治霸权与社会复杂性:葛兰西之后的权力机制),Springer Nature Switzerland。
 
存量经济学,我说过,弗里德曼《价格理论》的最后两章“毫无希望”解决问题。就是因为,迄今为止人类还没有找到预期复杂现象的数学工具。经验观测,虽有例外,但通常是超前于数学理论的。我早年研究“高坝水库最优泄洪方案”使用的时间序列模型ARMA或ARIMA,常出现的是 t-3,t-4,t-5,对t时刻的影响。又如新冠肺炎这类大规模瘟疫的出现,中医典籍有数百次记录并且提供了用于预测的天象与地候,并非根据上一年,而是根据数年前甚至数十年前的征兆,预测今年或明年瘟疫爆发。谶纬之学,康熙的《古今图书集成》收录极多。李淳风和袁天罡的“推背图”,邵雍的“皇极经世”,由于初始条件变动很大,虽有文字版本,方法早已失传,当年可能是令人信服的。星象学也提供长期预言的方法,数百年乃至两千年的轮回。绕日运行周期越长的星体,对地球的影响也越深远。千年前,土星对地球影响最深远。晚近百年,有了“十颗星体”(包括月球和地球),冥王星对地球影响最深远,绕日周期两百五十年。更近的二十年,尤其是2012年关于“Nibiru”重返太阳系导致世界末日的预言失灵之后,2014年,人们预测存在一颗更遥远的行星,绕日周期在一万年至两万年之间(详见维基百科“Planet Nine”词条)。如果这一遥远行星上一次回归太阳系是一万两千年前,则可能与地球上晚近发现的诸如“哥贝克利”(Gobekli Tepe)这样的“巨石文明”(megalithic civilization)以及人类的“外星起源”密切相关。
 
总而言之,以往无数存量,冥冥之中对我们产生着深远影响。中国的制度经济学家,包括我自己,特别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体制改革的深远影响。集体无意识,文化无意识,文化意识,个体无意识,个体意识,所有这些因素都对当代中国人的行为产生影响。注意,中国人普遍强调的文化认同,仅仅是文化意识而不是文化无意识。至于集体无意识,中国的研究就更少了。
 
在经济学研究范围之内,两类主题,也许最可能形成“存量经济学”。其一,货币理论。芝加哥学派经济学只承认两门课程是“理论”——价格理论与货币理论,其余都是“应用”。货币是存量,超发货币,陈云视为“笼中虎”,放出来就导致物价上涨,可能成为社会治理的恶梦。所以,不论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都尊重“货币数量论”。PQ=vM,读者不可小觑这一简单公式。经济系的老师深知,只要进入货币理论,学生们的思路立即陷入混乱;其二,经济周期或经济波动理论。若干著名的经济周期,是技术与资本的“存量效应”案例。康德拉基耶夫“长波”,周期约五十年,源于重大技术进步的“雁群”效应。朱格拉周期,十年至十五年,源于资本品折旧频率的叠加效应。景气循环,三年至五年周期,源于市场参与者心理预期的叠加效应。这些解释,不是定论,甚至“周期”本身也不断需要新的数据确认。不论新古典经济学家是否认可,我们普通人确实关注“住房市场”的周期、“粮食市场”的周期、“就业市场”的周期,以及“文物市场”的周期、“邮票市场”的周期、……只要在足够长期内保持存量不变,就可能出现市场价格的周期波动。马歇尔的同时代人,威克斯蒂德牧师(Philip Henry Wicksteed,1844 - 1927),写了两卷本的《常识政治经济学》,足以引发马歇尔的警觉,也启发了罗宾斯领导的一般均衡经济学,与剑桥的局部均衡经济学鼎足而立。现在的思想史教材,常见“威克斯蒂德图形”,即由于存量不变而导致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不能相互独立变动——彻底颠覆马歇尔“供求分析”方法的有效性。
 
 
 
 
 
话题:



0

推荐

汪丁丁

汪丁丁

592篇文章 25天前更新

数学学士(1981年),数学硕士(1984年),经济学博士(1990年)。但学位都是无用之物,如维特根斯坦所言,读完即可销毁。最近的工作: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和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教授,浙江大学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长期坚持的工作:财新传媒学术顾问。教学及阅读领域:经济学思想史、制度分析基础、行为经济学、新政治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与社会选择理论、演化社会理论——演化认识论与演化道德哲学。在公共领域内所持的矛盾态度:批判主流,关注思想,拒绝媒体。对任何学说及其说服者持温和的怀疑主义态度,这种态度不合逻辑,但真实,如Charlie Brown 一般真实。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