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根据我的读书经验,许多作者不是天才却写了对我而言特别重要的书,也许主要因为这些书激活了我的重要性感受。赫勒女士(Agnes Heller,1925年5月12日生,2019年7月19日卒),少年时期经历了“奥斯维辛”,中年时期经历了“古拉格群岛”,晚年受聘纽约新社会研究大学的“阿伦特讲座教授”。她是我在《新政治经济学讲义》里常提及的人物,是我介绍古希腊“智慧”与“幸福”命题时常想到的人物。这一命题,可由两句日常问句表达:(1)一个人怎么可能没有智慧而有幸福?;(2)一个人怎么可能不经历苦难而获得智慧?
 
 
  牟宗三在新亚书院讲周易,开篇提示学生如何读书:人与书相应,可读,不相应,不可读。熊十力《佛家名相通释》,开篇概述读书要法:读佛书,有四要:分析与综会,踏实与凌空。名相纷繁,必分析求之,而不惮烦琐。又必于千条万绪中,综会而寻其统系,得其通理。然分析必由踏实。于繁琐名相,欲一一而析穷其差别义,则必将论主之经验与思路,在自家脑盖演过一番,始能一一得其实解,此谓踏实。若只随文生解,不曾切实理会其来历,是则浮泛不实,为学大忌。凌空者,掷下书,无佛说,无世间种种说,亦无己意可说,其唯于一切相,都无取著,脱尔神解,机应自然,心无所得,而真理昭然现前。此种境地,吾无以名之,强曰凌空。
 
  牟宗三谓之“相应”,熊十力谓之“凌空”,我谓之“重要性感受”。但仍以十力先生的描述最深切,凌空者,……无世间种种说,亦无己意可说,……脱尔神解,机应自然,心无所得,而真理昭然现前。对普通人而言,这就是我说的“天才瞬间”。荣格传记资料不能显示他是天才,但性格使然,他坚持沿着早年天才瞬间展现的路径毕生探索。他的著作,至少对我而言是相应的,常可激活我的重要性感受。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和阿罗是公认的天才,而且还都高寿。对我而言,阿罗的书远比萨缪尔森的更相应。
 
  我写了一篇文章,论述文字与声音之间缺乏互替性。例如,我特别喜欢Daniel Robinson 的音频,但无法忍受他演讲时的枯燥视频。与此类似的另一位,而且还是天才,就是著名的思想领袖乔姆斯基。另一方面,我特别喜欢Jordan Peterson 的演讲视频,却难以从他的文字里感受激情。与此类似的另一位,是著名的荣格派(待论证)心理学家 Caroline Myss,她的演讲对我而言有一种亲切的精神魅力。
 
  周有光(1906年1月13日生,2017年1月14日卒)是公众熟悉的高寿学者,他在自己的“茶寿”聚会发言,都是一些很平常的用语,但激活了我的重要性感受。很可能因为,这位经历了中国“百年革命”全过程的老人,“如今识尽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哪怕只讲年轻人最常讲的一句话,由他讲出来,在我而言的重要性感受,也有千钧之力,仅仅因为从无数可能表达的重要性感受当中,唯独涌现出来这样一句。当然,他的言论往往不是一句而是一整段。我随意检索到“博客中国”转发周有光的这样一段评论:“我经历过清末、北洋时期、民国、毛泽东时代、邓小平时代。五个历史时期从文化上看,最好的是民国时期。国家有民气,民众有文化,学界有国际一流学术成果,社会有言论自由,教师能教出好人才。现在说大师,都是那个时代出来的。你可以一个一个查,都是。这是事实,清楚得很,不用辩论。”
 
  相应或不相应之外,读书还有深浅之别。读书浅的人,缺乏批判性思考,读了却不受益。读书深的人,于常人无疑之处能生疑,遍览群书,上下求索,此谓“开卷有益”。
 
  
 
 
 
话题:



0

推荐

汪丁丁

汪丁丁

592篇文章 25天前更新

数学学士(1981年),数学硕士(1984年),经济学博士(1990年)。但学位都是无用之物,如维特根斯坦所言,读完即可销毁。最近的工作: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和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教授,浙江大学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长期坚持的工作:财新传媒学术顾问。教学及阅读领域:经济学思想史、制度分析基础、行为经济学、新政治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与社会选择理论、演化社会理论——演化认识论与演化道德哲学。在公共领域内所持的矛盾态度:批判主流,关注思想,拒绝媒体。对任何学说及其说服者持温和的怀疑主义态度,这种态度不合逻辑,但真实,如Charlie Brown 一般真实。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