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2010年06月30日 05:56

转贴 温家宝总理访问阿里巴巴

路透中文网专栏作家 张小彩/文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6月25日考察了阿里巴巴,这是2010年继国务院“新36条”颁行後,高层力撑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的又一重要迹象。这或许表明,“ 国进民退”的脚要歇歇了;至少,支付宝“被退”的危险似乎已经过去了。

温总理考察阿里巴巴的时机很敏感。上周一,央行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令人们对第三支付市场的命运忧心忡忡,担心第三方支付管理领域出现垄断和寻租现象,担心国进民退的“...

阅读全文>>
2010年06月27日 12:31

温家宝总理在浙大对学生们的讲话

温家宝看望浙大师生 勉励学生“要做事不要做官”2010年06月26日 19:12中国广播网  】 【打印】 共有评论148条中广网北京6月26日消息(记者肖志涛)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18时38分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昨天(25日)晚上来到浙江大学,亲切看望慰问广大师生并与大学生座谈。他勉励同学们要大胆求知,务求实学,不骛虚声、不求虚名,以科学的态度学习做踏实的工作,做对国家和社会有贡献的人,人民记得...

阅读全文>>
2010年06月25日 19:29

转发游五岳在思享家的一则日志

« 返回上一页 游五岳的日志

游五岳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奈特《science,philosophy,and social procedure》摘录

8已有 27 次阅读  6小时前

睁眼时,听到的还全是梦话。 看看中国目前的状况,你就会了解政治过程的复杂性。于是想起Knight,翻看曾经的读书笔记,《science, philosophy, and social procedure》,句句话,似乎都已为今天的中国准备许久了。

True activity lies only in thinking, in deciding, ...

阅读全文>>
2010年06月16日 20:30

普里戈金的一段文字

普里戈金的一段文字

摘录一段文字,出自普里戈金晚期演讲《未来是定数吗?》:

下一篇:由认真对话可以产生思想

阅读全文>>
2010年06月06日 12:29

由认真对话可以产生思想

由认真对话可以产生思想

我只写前面的几句:

所谓“历史”,就是一系列偶然事件。所谓“传统”,就是偶然事件在我们头脑里形成的偏见。所谓“偏见”,就是节省认知成本的规则。虽然,“没有免费午餐”。

在古希腊传统里,对话是真理呈现自身的方式,“对话的逻各斯”。在古代东方,尤其古代中国传统里,自省是真理呈现自身的方式,“Ritam”或“明德”。

在对话传统里,任何理解之前先有表达,任何表达之前先有关于重要性的感受...

阅读全文>>
2010年05月28日 07:23

中国人怎样才能有安心之所?

这是接着我在“思享家”网站的讨论,今晨我发现那里根本无法发言了(思享家的技术支持很有改善的余地)。我们的讨论,至上一篇日志,已经引发足够广泛的不同意见。接着上一篇日志,贴出我为《中国问题》写的序言。这本文集,今年5月出版,目前可能不易买到。

关于中国的问题

——《中国问题》序

 

这本书,是为思考中国基本问题的读者准备的“人文与社会”跨学科系列讲座记录稿的第1辑。这一讲座系列,始于2009年春季,由...

阅读全文>>
2010年05月22日 21:55

转贴秦晓文章 ---有中国模式吗?

秦晓:是制度缺陷,还是制度创新  

作者为招商局集团董事长  本文来源于《财经网》  2010年05月18日 09:33   从广义上讲,“中国模式”是指中国现代性社会构建的目标和路径,即涵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诸方面的现代文明秩序。

本文论述集中在经济领域,讨论重点不是经济结构而是经济制度,即市场机制中政府的职能。

一,“中国奇迹”是否展现了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持续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使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

阅读全文>>
2010年05月21日 10:47

转贴 薛兆丰文章---目前的县竞争不是人类最佳制度

由于北大的工作关系,最近与兆丰交流较多,感觉到他在乔治.梅森大学和美国西北大学这许多年的学习和思考已经相当成熟了。这篇文章,值得转贴:

我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忧虑是黑社会化,原因就在这短期行政权力加司法权力加商业利益,三者盘根错节的机制上。一个制造大量土地纠纷,且法院往往无能为力,只能诉诸上访的县竞争体制,怎可能是人类最佳制度?

目前的县竞争不是人类最佳制度

薛兆丰 

2010年4月6日

张五常教授七十诞...

阅读全文>>
2010年05月14日 21:38

转贴丁丁的声明 ---或关于维护对话伦理的行为规范

我的公开声明--- 或维护对话伦理的规范

实名登录的网站,显著地减少了谩骂式的发言。为什么?这样简单的道理,我不必赘述。我在我的搜狐博客有若干自写文本,第一个也即重要性排序第一的,我抄录如下:“你可以留言(在右侧),我一定回答你的留言。谩骂导致逆淘汰,将无法习惯谩骂的人淘汰出去,留下来的人则相对而言习惯了谩骂。可惜,不习惯谩骂的人往往心灵更敏感,于是网络社会的思想性将日益减少。从今天开始,我这里只许登...

阅读全文>>
2010年05月09日 07:58

对话伦理 教育失败 读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先写这些标题,早餐后,或以后几天,我会陆续写这篇日志。既然我从事跨学科教育,可以在大连,可以在北京,当然也可以在这里。

         对话伦理是哈贝马斯社会交往理论的重要假设之一。1996年我曾拜访他,我们对着他家落地窗外的湖面,畅谈四小时。我的观察,他完全不留意他在当代思想界的领袖身份,例如,他步行送我到火车站,告别。他的谈话,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对话伦理在他的理论体系中的重要性的强调,他确实身体力行。在...

阅读全文>>
2010年05月06日 22:57

我的困惑 ---转贴我自己在思想(享)家网站的日志

写了一些日志,有了一些感受,所以,再深入一些,讲一些困惑吧: 1)市场是怎样实现效率的?概括而言,市场是这样一种特殊的竞争机制,这种竞争机制的有效性,是通过激发尽可能多的人的人性之恶---例如“贪婪”,以达到资源配置的效率。这一竞争机制的极致形态,所谓“理性资本主义”,韦伯认为,典型地见于西方而不见于非西方。为什么不能出现于东方诸国?中国知识分子曾有过“资本主义萌芽”的若干次大讨论,不了了之。概括而言,...

阅读全文>>
2010年05月01日 08:36

转贴——转自思享家网站邹光的主页

丘成桐历数大学“七宗罪” 批驳高校官本位思想

薛冰、吴贤曼    信息时报   

一宗罪:年轻、有创造力的人才缺乏 

二宗罪:经费不足 

三宗罪:评审制度不健全 

四宗罪:人文教育的欠缺 

五宗罪:开放性、普识性不够 

六宗罪:研究与教学脱节 

七宗罪:管理体制不利于创建一流大学 

昨日上午,著名华裔数学家丘成桐作客中大小礼堂,以“论高等教育”为题对现代中国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现代大学有“七...

阅读全文>>
2010年04月29日 12:00

丁丁新作--- 中国社会官僚化问题

中国社会官僚化问题

如果我们周围有越来越多越快地出现着以尔虞我诈和欺上瞒下为生活习惯和思维习惯的人,那么,一场新的社会革命就不会太遥远了。

伟平,为什么出现许多没有登陆就可贴出的言论?这里不是鼓励实名吗?发言的水平,统计显著地依赖于实名的普及程度。

作者:汪丁丁 发布于:2010-4-20 来自:IT经理世界

从“官”和“僚”二字溯源可知,中国的官僚体制从始至终就有的特征是以远近亲疏来确定职权尊卑,这是中国官僚...

阅读全文>>
2010年04月27日 16:03

转贴陆铭文章 中国经济转型问题的症结

什么是中国经济失衡的真相? 陆  铭 * 任何有关中国经济的讨论,请不要忘记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长期以来,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远远快于工资增长的速度。在关于中国经济的种种讨论中,没有一个能够绕过这个现象。甚至可以这么说,看一个有关中国经济的论断是否切中要害,就先看看它是否解释得了劳动生产率和工资两者之间的“剪刀差”,解释得了的,过关,解释不了的,哪怕是教科书上的理论,恐怕都会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阅读全文>>
2010年04月24日 19:34

看图 技术分析似乎可以用于中国市场

看图 技术分析似乎可以用于中国市场

这一个月市场走势曲折。今天看图,我感觉技术分析并不是一无可取。对照以前我贴在这里的几张图和预测,不难同意,完全忽略来自基本面的信息(我确实从不考虑来自基本面的信息),我那些预测,十分准确,包括关于向上或向下突破的时间的计算(四月中旬至下旬)。我要感谢在这里留言补充了我的预测的两位网友,他们当中,我认识的那一位(提醒我从较小三角形向上的突破未必能突破较大三角形),是参与市场的。他留言提供的补充,基于...

阅读全文>>
2010年04月18日 08:42

为什么有了精英身份就容易丧失精英意识?

精英意识,对任何一个社会都不可或缺,除非那一社会完全丧失了阻止自己衰败的勇气。精英意识的前提,我上文说过,其实就是康德在前福柯在后相继有了不同表述的这样一种生存(Being):对传统保持永远的批判姿态。这是一种生存,确实有这样的生存。守望传统的人,对传统保持一种批判的距离,所谓“守望的距离”或“审美的距离”,或者,德鲁克的“旁观者的距离”。一时激愤的批判,容易。保持,很难,因为既得利益实在是不易抗拒的诱...

阅读全文>>
2010年04月18日 08:42

为什么有了精英身份就容易丧失精英意识?

精英意识,对任何一个社会都不可或缺,除非那一社会完全丧失了阻止自己衰败的勇气。精英意识的前提,我上文说过,其实就是康德在前福柯在后相继有了不同表述的这样一种生存(Being):对传统保持永远的批判姿态。这是一种生存,确实有这样的生存。守望传统的人,对传统保持一种批判的距离,所谓“守望的距离”或“审美的距离”,或者,德鲁克的“旁观者的距离”。一时激愤的批判,容易。保持,很难,因为既得利益实在是不易抗拒的诱...

阅读全文>>
2010年04月16日 07:42

我这篇文章在思想(享)家博客引发的评论 很好的对话

评论 (38 个评论)

  • 邹光  (教育)  22小时前 建议汪老师可以先把要发布的文章保存在一个word文档里面,这样即使一次未在博客发表成功,也不至于丢失内容。
  • 7个习惯  (证券业)  21小时前 好啊,可现在社会是反智主义,民粹主义。精英影响力不及赵本山郎咸平。只有任志强一个人在战斗。
  • (IT业)  20小时前 “头脑里的新观念与日常生活传统之间的巨大冲突”,即纠结的力量推动人的改变,进而扩散到人群、社会;

    “佛学这样的心性...

阅读全文>>
2010年04月15日 08:33

关于精英意识与社会正义的再探讨 另转一消息:财经编辑们为坚持新闻原则而将有另一次集体辞职?

没办法了,因为,显然,我没有更多的时间每天到这里来逐一回复每一位朋友的评论,虽然这是我执意要坚持的行为方式。换句话说,一方面是我的承诺,一方面是稀缺资源的理性配置,自古难以两全。所以,技术、社会、和精神,三者共生演化,到了今天,似乎,经常写一些博客文章,是缓解上述矛盾的可行方案之一。下面的讨论,是我在4月13日的经济学思想史研究班听同学们做课堂报告时想到的,记录在这里,供同学们继续讨论。精英意识(我为...

阅读全文>>
2010年04月11日 08:12

幸福感的三种来源及其它

我的“经济学思想史”研究班的课结尾,昨天开始听学生的课堂报告,有趣,第一组的主题是“幸福”研究。接着我那本《经济学思想史讲义》的第一主题。幸福感的三种来源:1)物质生活,2)社会生活,3)精神生活。详细解释呢?很冗长,也很不清晰。不过,有案例可参照。从物质生活的维度获取幸福感,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提供了最多的样本。从社会生活的维度获取幸福感,西方人现在的倾向,称之为“社群主义”或“后现代”倾向。Agnies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