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2011年12月20日 00:43

关于民主化进程的实证研究 新政治经济学研究班最后一讲的三分之一内容  

关于民主化进程的实证研究 新政治经济学研究班最后一讲的三分之一内容  

最后一讲,三部分内容:1)中国改革初期的“全体一致同意”的社会选择(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以及罗小朋的长篇回忆文章);2)民主的政治模型(David Held,2006,第三版),当代世界各国的民主化进程的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Paul Zak and Yi Feng,2003),最新发表的研究报告(Markus Ludwig,2011);3)关于民主过程的各种不可能性定理(Arrow's and Sen's)和各种可能性定理(List and Puppe 2011)。下面是这一讲的...

阅读全文>>
2011年12月03日 06:08

论虎妈和狼爸教育

在发展机会分配极不平等的社会里,父母应努力为孩子寻找接受个性化教育的机会,而不是盲目追求考试成绩最高。

不论可能造成怎样严重的长远后果,美籍华人“虎妈”的教育,据说成功了。随后,与国内其他喜赶时髦的杂志一样,《家庭》杂志又发表了一个“狼爸”教育案例,在父亲的棍棒之下,四子女当中的三人考入北京大学,另一人正在“走向”中央音乐学院。

教育方法是否正确,实质在于“权威”指示的努力方向是否正确。在孩子...

阅读全文>>
2011年11月30日 21:40

新政治经济学第十讲提纲  

新政治经济学第十讲提纲  

  2011年12月4日下午的新政治经济学第十讲,我们结合辛亥革命以来中国社会变迁的概要叙述,讨论奈特的“社会过程”理论(下面第一图),并以社会主义各国的实验体制来演示社会选择理论的基本原则(下面第二图)。


  

下一篇: 转贴刘瑜 ---banality of evil
阅读全文>>
2011年11月24日 11:30

转贴刘瑜 ---banality of evil  

当然,我更常翻译为“平庸之恶”,因为这是阿伦特的原意:这样的恶,源于“不思”,平庸的人不思,未必总是恶,有时候,例如纳粹时期,平庸之不思,是一种恶。还有一种平庸之恶的情形,参见我的博客左栏自写文本,那是我永远要思考的问题。阿伦特曾批评当时大部分犹太人配合纳粹迫害犹太人,平庸之恶,最初由此而来,为什么他们不反抗?这问题后来是,为什么他们不思考?最后,那个受审的德国人的名字,按照德国发音应是“艾赫曼”...

阅读全文>>
2011年11月21日 00:44

丁丁2007年的一篇文章---今天见到财新网发表---再次发表  

丁丁2007年的一篇文章---今天见到财新网发表---再次发表  

    

中国经济发展的正常与非正常阶段 2007年07月20日 12:53 本文来源于caijing 订阅《新世纪》《中国改革》|注册财新网      建立由劳动者自行维护其权益的劳动工资政策、由消费者自行维护其权益的教育和公共卫生政策以及对相应的政府部门实行彻底的职能转换与改组

   当前,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正处于人口学家所谓“人口红利耗竭”的阶段,这一阶段的特征由附图最上方的第二条垂直线即“对劳动力的需求”显...

阅读全文>>
2011年11月18日 11:21

何谓新闻敏感性

 哲学视角下,新闻不新。你报道了人咬狗,其实,那不过是另一次人咬狗。太阳底下,人常说,没有新鲜事,可是仍有“新闻”,以及对新闻的敏感性。

我们关注新闻,一定是关注具体的消息而不是具体消息所属的类。例如,记者报道美国总统大选,构成新闻要素的,是当选总统的那一具体人物及其公共政策涵义;奥巴马是民主党总统,但因他而生的公共政策涵义,很可能不同于前一任民主党总统克林顿的。换句话说,新闻之新,在于它的个别...

阅读全文>>
2011年11月18日 08:18

将来培养新闻发言人就是一个产业 并且向发言人的推销保险也是一个产业  

在必胜客喝下午茶,有感触。美国教育者担忧的是,两代人教育失败会让我们去医院手术室躺下后发现面对的是三名知识不足的孩子:患者您好,今天我们将为您手术。刀和麻醉面具向你脸上盖过来,你害怕?    今天我意识到,中国的教育失败不仅让我们面临美国人的恐惧而且还要承受官僚化的后果:患者您好,今天我们将为您手术。您已经签约,如有任何预料之外的后果,医院和医院主管部门以及国家卫生部......,总之,各级发言人将回答您和...

阅读全文>>
2011年11月04日 13:07

市场,价格,理性控制的根本谬误  

         讲课和读年轻朋友的文章,感受到强烈的反市场倾向。宏观调控以来中国政策的一系列失败,似乎还不足以说服这些朋友反思我们和我们政策制定者的狂妄理性的致命弱点。这一事实本身就表明,要让公众(我从不预期那些被官僚政治弱化为“脑残”的政策制定者)懂得“复杂现象”的一般原理,多么艰难。其实,每一个人的脑,包含数百亿神经元,这些神经元结成的网络,是典型的复杂系统。我们完全可以将脑内的网络类比于工商社会的复...
阅读全文>>
2011年11月01日 01:28

教学感受 以及2011年秋季“新政治经济学”的讲授提纲  

终于,注册学生的课堂报告结束。金融危机以来,北大文凭迅速演变为毕业生求职可以利用的许多相互竞争的“信号”之一,为获得文凭而修的课程,只能占用相当于“文凭信号”对毕业生就业机会总量的“ 边际贡献”所值的时间。在这一约束条件下,学习成本最低的学生或有时间选修一些与未来求职关系最弱的课程。另一方面,教师的主要兴趣仍由学术文献引导,他们发表论文的冲动,越年轻的,越强烈。CCER的制度安排比较合理,最年轻的教师...
阅读全文>>
2011年10月18日 07:47

自由与自律

 经济自由,如果没有自律,势必沦为经济的不自由
  

    上篇写了互替与互补,这篇转而写这样一个大题目,是否适当?是,所以,我首先讨论经济自由和经济自律。

  多数重要观念,都可以而且必须成对地讨论,否则就说不清楚。这一类道理,最初由老子说出: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自由与自律,构成了这样一对观念。只谈自由而不谈自律,则自由不成。另一...


阅读全文>>
2011年10月14日 19:20

温州的投降 ---从600亿元的乞求演变为国务院中小企业管理局  

    中国两千年历史的舞台,戴着“新政治经济学”的眼镜,我只看到两种基本力量的长期厮杀,其一称为“市场经济”,其二称为“官僚政治”。中国进入近代以来,温州,成为市场力量的重要立足点之一。不过,最近的事变意味着,温州投降了。请参阅我9月29日写在这里的那篇日志,市场力量的投降,一定早已开始,例如,十年前就开始了。

据凤凰卫视报道,国务院筹建“中小企业管理局”。对我们这一代人,这是一个熟悉的名称。它无非就...

阅读全文>>
2011年10月04日 23:06

关于微博网络的推测 搜狗拼音苹果版 房价问题 北京大学排名第49---有点儿靠谱  

“占领华尔街”的游行示威者们是暴民吗?在“自由广场”采访时,好几位参与者说,我们需要“非暴力的行动”。随着参与者规模扩大,“占领”行动基本保持有序,“自由广场”拥挤而喧闹,但这些无领导的参与者形成了“民主自治”,志愿者组成了问讯处、媒体区、图书区、医疗紧急救助中心、厨房。

  财新传媒驻纽约特派记者霍侃:…… 22岁的莱文(Daniel Levine)每天在问讯处工作16个小时,已经17天。他说,“我这样做是希望看到改...

阅读全文>>
2011年09月29日 01:53

中国还有企业家吗?  

我不试图隐瞒自己的见解:中国社会,在将近十年的官僚政治与经济管制之后,已经没有像样的企业家了。下面的报道,让我想到要发表这一迟早要发表的见解。 2001年我初到杭州讲课,那时,有机会去访问义乌的企业家,印象深刻,不过仍写了三篇随笔,试图提醒义乌人未来的危机。毕竟,义乌是在危机里了。但令人担忧的不是危机本身,而是企业家精神的消失,在中国社会的官僚化过程中几乎完全消失了。移民只不过是这“消失”的形式之一,...

阅读全文>>
2011年09月26日 00:34

骆家辉的中国效应  

     德国总理默克尔在上海的俭朴作风,虽可引发中国官员们的自惭(甚至内疚),但毕竟,以我们民族的深层心理结构,我们不很在乎,因为她是日耳曼人。同理,首相布莱尔、总统克林顿和后来的小布什,各自都有“惊世骇俗”的行为。对国民而言,无非如“看杀头”一样,更何况现在是“消费主义”时代,祖辈的“人血馒头”和1950年代的“红歌”还算不上“后现代”消费呢。

     大使骆家辉在中国的个人行为,称得上“社会事件”。因为...

阅读全文>>
2011年09月21日 02:54

怎样设计一个阻止恶棍官僚上升到高层的官吏制度  

怎样设计一个阻止恶棍官僚上升到高层的官吏制度  

这是一篇2008年JEBO的论文,“政治科层与政治怠工”。从中译标题几乎看不出任何现实意义。这是因为“政治”在汉语被严重污染,而且“怠工”并未传递这篇论文的主题——如何设计一套制度来防止官员“寻租行为”。不论如何,这是一篇晚近发表的论文,是“新政治经济学”研究班第二讲的一个脚注:

 

那么,这套制度的特征是什么?大致而言,我们可以将一切官吏划分为“天使”和“恶棍”两类。在官僚科层的较低层次时,天使官吏...

阅读全文>>
2011年09月13日 06:17

秋季新政治经济学第一讲的一个脚注  

互替与互补 本文来源于 财新《新世纪》 2011年第36期 出版日期2011年09月12日 财新传媒杂志订阅

与其容忍一种恶,不如容忍互相竞争的两种恶。因为两恶相争,让我们享有更多自由 汪丁丁

  两物相争,通常就有能容纳这类竞争的秩序。以人观之,任一秩序对任一人而言,有其特定价值。价值,小密尔定义为“感受到的重要性”(importance felt)。任一人,将他在此时此地的秩序之下感受到的全部重要性,依照他的感受予...

阅读全文>>
2011年09月13日 05:40

转贴周阳敏为教师节写的博客

我是神圣的老师,但我不是蜡烛 文 | 周阳敏   每次教师节,总有“大官”站出来,要祝福教师们教师节快乐,总有人给予声势浩大的、嘶声力竭地为教师们“呐喊”与“歌唱”。   刚才,中央电视台晚会更是空前热闹,感人的是,有一位38年教龄的老师,教的学生中祖孙三代,各年级在一个班,那教室摇摇欲坠,破烂不堪,没有国歌,没有国旗,没有一切。   然而,我想说的是,我国的教育经费究竟去了哪里?杭州女教师为什么...
阅读全文>>
2011年09月09日 11:14

四年多前 我的一篇随感 一位学生整理出来 我觉得与今天这门课在北大的盛况相比 真令人感慨浙大之颓废  

我的感概,写在标题里了,今年秋季行为经济学在北大的注册学生数目,到今天为止是385名。我知道周其仁比我更早意识到浙大的官僚化并在官僚化的课程安排方面获得了更令人惊讶的经历。下面是我那篇博客日记:

令人惊讶和不惊讶的事实 修正版

标签: 大学管理制度的官僚化  必修课的压力  学生的理性选择  资源浪费  什么样的知识更有价值 

2007-05-11 07:19

借用这句话,“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换句话说,生活就...

阅读全文>>
2011年09月09日 00:11

转载 庞振超的一篇文章 崔文杰推荐给我 并向作者致谢  

知识与价值的重构:汪丁丁跨学科教育观解读 . 2010-3-22  庞振超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就成为我国大学改革的根本问题之一。从文化素质教育的大力倡导到通识教育的制度探索,从杨叔子、张楚廷等教育家的个人努力到元培学院和复旦学院的制度安排,一路走来,变换的是教育的“面纱”,不变的是培养“全人”的教育追求。今天,我们需要的也许不是一个一贯的名称,而是一种持久的多主体参考、多角度探索的教...

阅读全文>>
2011年09月06日 10:29

官僚们的另一企图  

中国政府的官僚们,从不担心每日每周发布的数以百计或许根本无法实施的红头文件是否落实,当然,也就不必担心落实文件可能产生的无数恶劣后果。例如,北京的官僚们发布过“不准外来务工人员在地下室居住”的红头文件并激发政协委员们的批评,以及同样停留在文件上的各种被广泛报道的活动。事实呢?无数务工人员,甚至越来越密集地在地下室居住,因为房租越来越贵。但是,恶法之恶,就在于只要发布了让全体公民感到难以遵守的法律,...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