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最后一讲,三部分内容:1)中国改革初期的“全体一致同意”的社会选择(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以及罗小朋的长篇回忆文章);2)民主的政治模型(David Held,2006,第三版),当代世界各国的民主化进程的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Paul Zak and Yi Feng,2003),最新发表的研究报告(Markus Ludwig,2011);3)关于民主过程的各种不可能性定理(Arrow's and Sen's)和各种可能性定理(List and Puppe 2011)。下面是这一讲的75张幻灯片的第1张:

由于阿拉伯各国和韩国邻居最近的事变,我再贴一张,编号第8张,是2001年3月发表的民主化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

编号第6张,是各种不可能性与可能性定理的直观表达,结合了中国发展的三个关键时期:

编号第55张,是2011年发表的那篇文章“民主的逻辑空间”的直观表达:

与下面这张(该文核心插图)相比,我更喜欢我的直观表达。下面的,编号第61张:

编号第55张的图,三角形的意思是什么呢?我试着解释过许多次,在历年的研究班上。今天,我想到一个解释:制度的不可能性,相当于这个三角形的边界,任何社会成员及制度,不可能“看到”边界的全部。但制度实验,或多或少,可以让我们看到三角形的一些部分。也就是说,当制度禁止三角形的某一个角以及它周围的区域时,就会出现一些“可能性定理”。你沿着三角形的任一边,从排除一个角,逐渐排除整条边之后,你可以进入另一类型的可能性定理的区域。但是,如果这三个类型的可能性区域太极端,例如在某一角点,我们就都不会喜欢,例如,有了独裁者,或有了全体一致同意原则,或极端自由以致社会不可能。所以,社会制度的演变,其实是试错过程,是人类在不喜欢的和喜欢的之间反复权衡的过程,永无止境,因为人类的偏好在这一过程中也改变着。制度的功能在于提供某种稳定性,让我们在最不喜欢的制度区域和最喜欢但不可达到的制度区域所界定的一个很小的制度区域里徘徊。我的直觉是:制度演化的理论,很可能在这里有所突破。

话题:



0

推荐

汪丁丁

汪丁丁

592篇文章 25天前更新

数学学士(1981年),数学硕士(1984年),经济学博士(1990年)。但学位都是无用之物,如维特根斯坦所言,读完即可销毁。最近的工作: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和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教授,浙江大学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长期坚持的工作:财新传媒学术顾问。教学及阅读领域:经济学思想史、制度分析基础、行为经济学、新政治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与社会选择理论、演化社会理论——演化认识论与演化道德哲学。在公共领域内所持的矛盾态度:批判主流,关注思想,拒绝媒体。对任何学说及其说服者持温和的怀疑主义态度,这种态度不合逻辑,但真实,如Charlie Brown 一般真实。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