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3日:
刚才见到我2010年在北大讲解阿伦特。海中发言:老师,有机会您给我们也讲一讲,我最近走路听书,阿伦特的传记快听了一半了。我答复:我这个人呀,自己读书有激情,十年之后再让我讲,就缺乏激情啦。海中发言:微信读书上有这个中文版。这书名翻译的怪怪的。我答复:有三个不同的译本和标题,我自己倾向于译为《人之境况》,这是台湾译本的标题。大陆译本常见的标题是“人的条件”,这是忠实于原文的翻译,但略嫌生硬。
纳指综合长期周线图,今日攀升到关键水平,向上继续,就可认为是返回牛市,向下则可认为没有“出乎预料”,结束此轮两千点幅度的反弹。
唐际根在「考古中国」里撰写第二篇,殷墟和甲骨文。他根据爵和鼎等器物考证,甲骨文是在公元前十五世纪前后由几个人在短期内创造出来的。盘庚迁都至殷,商王朝又延续了至少两百五十年,盘庚中兴的鼎盛期,大约就是武丁及其配偶妇好生活的时期,最完整的殷墟大墓是妇好墓,妇好的庙号是“辛”,与司母戊鼎相似的,是司母辛鼎。考古所出版的妇好墓文物图册,我浏览之后的感受是“叹为观止”。顺便推荐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浙江文艺2018年出版的,「玄鸟:妇好传」。我也是检索“妇好”时发现了这本小说,听到四分之一,佩服作者孙佳,据说她11岁开始研究妇好,23岁发表了这部小说,尽可能符合史实。我听到一处有疑问的,就是殷都城在小说里有戒备森严的城墙,可是根据2022年出版的「考古中国」唐际根的介绍,至今未发现殷墟有城墙。想到许宏2016年著作「大都无城」,可推测唐际根的介绍远比孙佳的想象更符合史实。此外,孙佳描写了太多男女情爱和打情骂俏,完全是她的现代想象,很难符合殷商时期的事实。不论如何,妇好墓令我赞叹,妇好这位女性也令我赞叹。
唐际根这篇文章也推测妇好握有兵权。此外,图三,根据鍶同位素测量,人头的钙质损失严重,是蒸煮之后的结果。
2022年8月4日:
江西南昌海昏侯刘贺墓,是「考古中国」吸引我的另一篇文章,这座墓2011年才开始发掘,2020年第五阶段,疫情干扰,至今未完。我读史,西汉霍光辅政是一段精彩的故事,其中,昌邑王刘贺被废,是这段故事最精彩的部分。我在“读史随笔”(财新博客分两次发布约五万字)里推测刘贺是“巨婴症”患者,现在听这篇文章,津津有味。
2022年8月6日:
每天晨起喝一杯纯科纳咖啡,这是我和妻子在夏威夷避疫两年最可心的事,舍此之外,夏威夷别无长物。这位作者收集了不少关于库克船长之死的名画。科纳咖啡庄园也有严重的劳动力短缺,夏威夷的土著很少劳动,他们靠地租养着,他们雇佣大批拉丁裔劳动力。
2022年8月7日:
丘成桐与那迪斯的科普著作《大宇之形》其实是那迪斯执笔写成的,当然是根据与丘成桐的多次谈话。听到第六章,有了这些截图,关于“卡拉比-丘”流形的弦论涵义。
丘成桐介绍了黑洞熵的研究进展,颇富科幻寓意。我在重要文字下面划了红线,供有兴趣的朋友阅读。
这是《大宇之形》的未来学,第10章,丘成桐的描写,完全可以成为最好的科幻小说底本。
在老友陈玉兴的微信群里发言:有趣的机器人!平衡能力极强。能否再改善一次,让它在背负任意形状物体时仍有这样的平衡能力?最后这句话可以讨论:“为更好完成跳跃、空翻等高动态动作所带来的对机器人控制精度的挑战,团队结合离线最优跳跃轨迹规划及实时平衡运动轨迹规划,自研了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呵呵,1981-1984,我在中科院系统所读了三年“控制理论”研究生,必修课程之一是机器人学。
2022年8月8日:
然后是纯科幻的第11章“宇宙解体”,要知道,丘成桐的科幻描写远超刘慈欣的。
继续贴《大宇之形》,我觉着第12章也是精彩的科幻题材,远超《三体》那种老掉牙的科幻小说。因为这里出现的技术困难本质上是计算能力的不足(大约需要一个亿年或十个亿年的时间),所以不妨假设某些智慧物种已能从宇宙弦解读宇宙最初的信息,也许它们已借助宇宙弦从即将毁灭的宇宙空泡里逃逸了。宇宙弦的假说确实富于想象。此外,当然,最富于想象的空间,是“卡拉比-丘成桐”流形上的那些锥形尖端,由此生成的数百个或更多的空泡,例如我们的这个宇宙,就随着其中一个空泡,在流形里飘荡,也许碰到其它空泡。至于在强子加速器里检验弦论命题,我没有什么可幻想的。第12章贴完。第13章讨论数学与物理学之间的奇妙关系,让我回到出国之前的时代,那时,我去拜访金观涛,在他家讨论我的书稿,可收入他主编的《走向未来》丛书,我的书稿,标题是《和谐的原则》,主要列举了数学与物理学的互动史,我称之为“和谐的原则”。
读完了《大宇之形》的第13章和第14章,以及丘成桐的诗作“庞加莱之梦”,以及“终曲:进入圣堂,必备几何”,以及,呵呵,这本书的两位作者真用心,特意请另一位数学家翁秉仁撰写了三个附录,这是丘成桐的介绍:翁秉仁是我从前的博士生,精通数学,文笔很好。我感谢他与赵学信先生化了这么多宝贵的时间将这本书翻译出来,得其神韵,实在不易。
于是我找来柯朗的《什么是数学》1995年修订版,将他的重要评论用红线标出,贴在这里。贴完了这本书,红线标出的都是值得反复玩味的。
2022年8月9日:
返回考古学初衷,这是2003年出版的《中国考古学夏商卷》,红线文字值得认真读,例如顾颉刚疑古的贡献,摆脱数千年意识形态:千古一系、万邦一源、地域一统。在傅斯年担任史语所所长初期聘请李济主持的殷墟考古,关于夏商分期问题,梁思永的贡献最大,如此处红线文字所示。关于夏代的考古,徐旭生和夏鼐的贡献最大。这一部分介绍夏商时期周边文化遗址的考古成果。傅斯年在《夷夏东西说》里也许最早考证了北方族群与中原族群之间的远古血缘联系。这里论证“偃师商城初建”为夏与商交替时期的标志。这里提及家马和马车的突然出现,推测,应来自西亚。回到胡焕庸线,这里的评论,在这条线的西北,商文化的影响“短暂而微弱”。这里列出了夏商考古难题。我越来越佩服孙佳,她写的《玄鸟:妇好传》,凡有据可依的,她常特意指出,例如妇好与武丁骑马并行,例如妇好带兵13000人出征。我一边读史一边听“妇好传”,颇有兴味。妇好墓里的象牙杯。二里头夏代制作的青铜斝。夏鼐在偃师考古现场视察。
2022年8月10日:
长篇小说难在收尾,我认为,孙佳的《妇好传》收尾精彩,整部戏剧在最惨烈的高潮戛然而止,然后,她增加了一章,名为“后传”,以第一人称写殷王武丁的幼子逃逸二十四年之后被拉回宫廷登基。在“后传”之后,孙佳写了一篇“考据”文章,列出这部小说所据的考古资料,充分表现了她从11岁开始收集“妇好”资料至23岁发表这部小说,初稿2005年,修订稿2016年,出版于2018年。图9是“后传”的开篇。我喜欢最后的考据文章,基本上是全文贴在这里了。
李零2016的科普文集《我们的中国》之《茫茫禹迹》,与他以往的著作相似,最令人喜欢的是序言。我记得他有一本文集是他的序言集结而成,标题是《何枝可依》。我听这本书,才开始就注意到他推荐的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据中美联合考古队2004年的报告(2009年PNAS发表),在那里出土的陶片年代在1.8万年(取中值),那里出土的几颗栽培稻的样本,测年在1.4万年至1.8万年之间,远早于中东的农业文明。李零这本书主要阐释“中国”的涵义,之所以名为“茫茫禹迹”,因为视角是地理的,确切而言,是“人文地理学”的视角,核心命题是,夏商周三代,千年演化为周代的“大一统”,又千年演化为秦汉的“大一统”,所谓“两次大一统”。此后的中国始终延续着这两次大一统确立的“文化中国”之涵义,他想象文化中国的核心是大禹九州的冀州,相当于夏文化的核心,四面八方的族群,数千年来,追逐这一核心如漩涡般,从胡焕庸线的西北地区向这条线的东南地区迁徙,征服者被被征服者同化,蛮族被华夏同化,与此同时,漩涡的核心也从漩涡的外围文明汲取生命力,谁也离不开谁,互为营养,遂成“中国”。
李零和唐晓峰都提及这件事,2002年保利拍卖行出现的遂公盨的铭文证实西周中期晚段已有大禹治水的故事,可见尚书禹贡不伪,图1。李济出国之前与清华“三导师”合影。大约1955年,李济与胡适合影,随后三幅截图,取自外研社出版的中英对照李济文选,目前的软件,朗读中文和英文都清晰的,我没有找到,故不再听这本书。转而找到唐晓峰的随笔集,与李零的“人文地理”视角下谈中国有同一思路,但我似乎很警惕李零关于“大一统”的阐释,故先读唐晓峰的随笔集,是2018年由北京三联出版的,吴彬是特邀编辑。百度百科“唐晓峰”,北大教授,1948年出生,与李零同年。
2022年8月11日:
想同时听岩波日本史,开篇就觉不可能,因为需要熟悉日本地形和地名,只好在这里中断,当然还是开卷有益,至少获知日本列岛在从大陆分离之前就已有旧石器时代的人类,这是战后日本考古的标志性突破。其余三图,是2022年8月8日《财新杂志》封面报道的前三页截图,这篇报道揭示了长期发展的两难困境:一方面,投资周期越长,私营部门对政治经济环境的稳定性预期就越高,故而在发展中国家,由于难以满足这样的稳定性预期,短期的策略就是以国家为主导的产业政策投资。另一方面来,政府主导的投资,周期越长就越容易掩盖严重的腐败,所谓“严重的腐败”,经济学含义就是,这种腐败导致的负面效应足以完全抵消投资的正面效应。
李新主编的《中华民国史》,2011年终于完整出版,共12卷,这是一段足够漫长的撰写和出版时间,以致这套史稿的作者们,已辞世的与后继者们,已在意识形态和政治态度上形成了显著差异。所以,在思想史视角下,这套民国史是有意义的。我只能贴出标记了红线的截图,大致就是这套书的序言和第一卷的第一页。费正清和麦克法夸尔主编的剑桥中国史,共15卷,读了不少史书,终究,我还是更喜欢意识形态最少的史书。这是费正清和麦克法夸尔的序言。这是第15卷第1章的开篇。
函谷关,取自唐晓峰2018年的《新订人文地理随笔》。听书至此,我觉着他的言说比李零的更客观,截图百张,未必全贴,诸友顺序读下去。太行八陉,此处的“陉”字,意思是山脉中断之处,现代或称“隘口”,山势险峻,穿山不易,太行山的八陉,最北的军都陉,现在可能是北京人的滑雪场。最南的轵关陉,在洛阳附近。唐晓峰指出,能“同化”太行山两侧族群的文明,不能只靠武力(因为军队通过八陉走来走去很难)而要靠人文,函谷关是华夏文明的中枢隘口。太行山内侧的半农半牧族群与太行山外侧的华夏族群,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唐晓峰讨论的核心议题。燕山两侧的族群之间关系,也是如此,而且,对帝制时代晚期更关键,三方各领风骚数百年。“燕山长城”的照片真棒。唐晓峰指出,“边缘”,常孕育着文明突变。例如“陶寺遗址”就是在太行山两侧文明的边缘地带,那里产生了前夏文明及夏文明初期的文化。边缘的价值。在边缘地区常可形成早期国家。
2022年8月12日:
这里有一本新书,“教9岁至12岁孩子批判性思考”,诸友可读英文,然后指导孩子。我看目录感觉思路正确,第一章,发现冲突(或矛盾),这当然是培养批判性思考的第一步,怀疑,就是发现“不一致性”。孩子很容易养成这种发现冲突的思维习惯。然后,反思自己的思维,这是儿童迟早要学习的。
这本书确实是社会心理学的经典作品,难怪豆瓣列出八十多个不同版本,但我浏览晚近出版的几个版本之后,除了阅读这些译者的序言,还是认为北大燕京学堂的院长董强(法语系主任)的译本最佳,关于这位董强,我只贴两篇晚近的专访文章,羊城晚报2022年4月10日的访谈,和澎湃2021年4月28日的深度专访,各有优点,澎湃的访谈配有很好的照片,羊城晚报的访谈有更多生活细节。董强为自己的译本写了一篇很有说服力的序言,这是其中重要的一段文字。冯克利的译本,所据的是英文译本,而且是2011年出版的。虽然,我喜欢他,而且喜欢默顿的文章,但毕竟原版是法文。这本书1895年出版125周年的纪念版,凤凰公司2020年出版,是最晚的中译本,但检索不得这位译者“夏小正”的学术背景,只能放弃。上海理工大学陆泉枝的中译本,所据的是法文原版,上海译文也是权威出版社。古欣的评论:下单了董强老师版本的”乌合之众”。作为法语系学生,大三时上过董强老师的课,很惭愧,课程内容不记得了,对他的学术思想也不甚了解。只记得女同学把董教授当”明星”看待,津津乐道于他的北京四合院及法国勋章。国内大学名教授不重视本科生课程,且外语教育偏工具性,对于法国文化(尤其是20世纪以来)的精髓,本科课程里甚少涉及。这些遗憾,不知道十几年过去有无改观。由此想到,2004年读高中的时候,有幸在南京师大附中听过钱理群老师的课(他退休后回高中母校讲鲁迅),课程内容还出版了”钱理群中学讲鲁迅”。高中生似懂非懂是能读懂一些鲁迅的,而且钱理群教授愿意花时间给高中生上课,在年轻的心中种下种子。以及从读大学以来,在丁丁老师的搜狐/财新博客 各类讲义 双学位课堂 朋友圈,学到了比大学课堂更受益的东西,终身学习,不断受益。谢谢老师,感恩。
2022年8月13日:
董强的译序,然后,我贴1963年版序言,再贴1895年版序言的第一页。这两篇序言都强调民族和群体的“灵魂”,这是我试图连接到荣格心理学的要点。
2002年Dover经典版勒庞1895年法文版的英译本,Gustave Le Bon, 1895,The Crowd,2002,Dover Publications,封面。这本书2020年的法文版封面,Gustave Le Bon,2020,Psychologie des foules(群体心理学)。这本书2018年的意大利文版,Gustave Le Bon,2018,Psicologia delle folle(群体心理学)。勒庞《革命的心理学》2013年英文第2版的封面,Gustave Le Bon 2013 1912 The Psychology of Revolution。图5是2009年英文版《乌合之众》的封面,Gustave Le Bon 2009 The Crowd --- A Study of the Popular Mind(乌合之众:群体心灵的一项研究)。勒庞1888年的肖像。他受法国政府委派考察东方各文明,1880年在法属阿尔及尔的照片。他发表《乌合之众》等著作之后,1990年的照片。根据维基百科“Gustave le Bon”词条,他的家族属于布勒塔尼贵族世系,他在巴黎大学医科毕业,1870年普法战争期间担任军队医官,随后目睹1871年“巴黎公社”起义,他厌恶任何形式的革命,包括民主与社会主义。他有自己的实验室,在那里,他的研究领域从细胞学到物理学,1922年他写信给爱因斯坦抱怨为何不将“质能互换”公式追溯到勒庞的一份实验报告。他因此曾被提名竞争190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在巴黎上流社会的私人网络包括柏格森这样的哲学家和法国总统庞加莱这样的政治家。只在1908年以后,他才从医学和物理学转入心理学研究。他的《乌合之众:群体心理学》影响深远,弗洛伊德、涂尔干(在博士论文里)、列宁、墨索里尼和希特勒,都认真研读过这本书。他活了九十岁,1841-1931,他生活的时期稍早于荣格,1875-1961。他1895年发表《乌合之众》时,荣格刚进入巴塞尔大学读医科。勒庞1908年转入心理学研究,荣格1909年已开设了自己的私人诊所,同年,与弗洛伊德同船前往美国讲学,1910年,荣格成为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学会里钦定的“接班人”,稍后,1912年他发表了《无意识心理学》,1913年,荣格与弗洛伊德的决裂,荣格正式提出“集体无意识”学说,并于1915年开始制作《红书》,1921年发表的《心理类型论》(1923年英译本副标题是“自性化的心理学”),被认为是荣格的炉火纯青之作,在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71年《荣格全集》当中列为第六卷。我手绘一张示意图,试着在荣格框架内阐释勒庞的群体心理学,这是一个标准的荣格四象限图,纵轴的上端表示“集体意识”,而这一集体意识不能与自己在无意识世界里的暗影沟通,故而,纵轴的下端表示集体无意识里的暗影。由于这种隔绝,暗影以各种方式投射到横轴的右端“他者”,正因为暗影“妖魔化”他者,这一群体可在真实世界里找到自己的“敌人”(表达着群体自己绝不承认存在于自己群体灵魂之内的邪恶因素)。荣格指出,世界上的全部冲突(战争以及邪恶)都因暗影向外投射所致,故而,永久和平的唯一希望在于每一个人以及群体的自性化过程(意识直面自己的暗影),由此才有完整的灵魂(横轴左端所示)。自性化过程使意识(个人的或群体的)进入纵轴下方的无意识世界,与自己的暗影成为朋友,荣格称之为“每一个人的英雄之旅”,因为,这样的过程十分危险,犹如进入地狱,荣格年轻时已有这样的经历(如《红书》记载的那样)。勒庞早于荣格提出“群体无意识”这一观念(见英译本《乌合之众》),但只在荣格的框架内,我认为,勒庞的这一思想才可能获得真正的生命。
2022年8月14日:
浏览群书之后,返回荣格全集,最能让我心里感到宁静。Küsnacht,2015年9月9日,荣格在苏黎世的宅邸就在这个小镇,他在这里写了《心理类型》及各瑞士版的序言。普林斯顿大学1971年《荣格全集》(1974年第2次印刷)卷六的编辑按语,昨天我在朋友圈里转述过。卷六编辑的注释,其实就是“卷首按语”,据此,荣格从1913年至1921年,近二十年的“沉默期”,只为写作这部著作。这部著作的目录。荣格为这部著作瑞士第1版写的序言,开篇就说这是他几乎二十年的临床经验与心理学思考之结晶。值得注意,这是荣格为阿根廷版写的序言,拉丁美洲的智力和阿根廷,始终是分析心理学的“重镇”(仅次于“大本营”)。我用红笔标亮的文字是关键,荣格自称他的这部著作更应称为“批判的心理学”而不是被广泛误解的那样,成为心理学家为患者贴“人格类型”标签的学理依据。荣格这部著作的卷首语,海涅的一段文字,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这一对矛盾的人格与知识体系,不论西方人如何变换话语,似乎都只是表达了这一对矛盾的人格与知识体系。顺便截图2014年《荣格全集》侧栏的各卷目录。
浏览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鲁迅全集》卷八“集外集拾遗”1935年第1项“势所必至,理有固然。”的注释:势所必至,理有固然,语出宋人托名苏洵所作《辩奸论》:“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我手边另有同心出版社的一套《鲁迅全集》(二十卷本),未见版权页,但据出版说明,是1938年《鲁迅全集》的原版,顺序是:创作、古籍校勘、译作。例如果戈里的《死魂灵》,是这里的卷二十,而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十八卷本只收鲁迅的注记而不收全书。
在z/library检索“荣格全集”,见到我已收藏的《荣格文集典藏版》九册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7年版。另有一套2017年出版的《荣格文集:心理学大师荣格珍藏限量版套装》也是九册本,译者似乎与上一套完全不同,但下载之后发现,也是国际文化出版公司的,只不过,各卷顺序错乱,目录从卷七开始,显然不如上一套方便。但是,这一套的尺寸几乎是上一套的两倍,可见插图更多且精美。于是,我装入Marvin,浏览插图,果然如此。最后见到的是《荣格作品集》全七册,浏览内容,与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的《荣格全集》已没有任何关系了,像是国内出版社编篡的,最大优势是精简,第一册是荣格的回忆录,第七册是《心理类型》译者是吴康。
2022年8月15日:
上次下载关于伽达默尔的著作是2018年,这次下载,从那时至今,只有三本书可以读,其中,这本书应优先阅读,标题是“伽达默尔的阐释学:在现象学与对话之间”,关键是这个副标题,它也是最后一章的标题,我截图最后一章(第7章)以及这本书的“结论”关键文字。上次下载关于荣格的著作是2021年,这次下载,从那时至今,有五本书可读,我只推荐其中的两本,作者都是年轻一代荣格派心理学家,标题是“神经科学时代的集体无意识”,这位年轻作者的简介。标题是“荣格对毕加索与抽象艺术的接受”,这本书分析了荣格拒绝接受抽象艺术的私人原因。没有关于荣格与伽达默尔的著作。昨晚想到,在荣格视角下,梦境常常就是艺术创作,故而在伽达默尔视角下具有永恒的阐释学意义。作者的简介,他是今天我推荐的三本书的三位作者当中最资深的,已经是荣休教授了。我没有推荐的书,但是可以读,主要与卡通艺术的伽达默尔阐释学有关。
致信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2021级EMBA学员王同学,在《艺术与文化经济学手册》里,艺术品被定义为“credence goods”,此处的“信任”,主要指艺术品估值的不确定性。艺术品拍卖有几种主要的方式,国内常见的,是“英式”拍卖(并非最优方法),未必适合疫情之后流行的“网拍”。例如,农产品拍卖的主要方式是“荷兰式”拍卖。网拍的艺术作品,常来自未成名作者,价廉但升值概率远高于“大师作品”(参阅梅剑平二十年前发表的研究报告),不过,网拍作品很难成为国内高端人群的财富储藏手段。另一方面,由于网拍作品的价格低廉,买家很容易转为卖家,这一性质颇接近荷兰郁金香的拍卖市场。有鉴于此,我建议你关注“荷兰式”拍卖,以及最优拍卖方法(出价最高者胜出但支付次高价)在网拍中的可能应用。例如,可尝试将不同作者的不同作品“捆绑”拍卖,只要作品之间构成强烈互补,成交价就可超过它们各自拍卖所得之和,于是,各方可均分超预期利润。此外,拍卖理论常可为每一类拍品量身定制最优拍卖方法,前提当然是拍品的市场价值足够高。最后,我提醒你注意,“魔鬼藏在细节里”,这句话尤其适用于拍卖业。商杰桑的时代已消逝,但他的许多实践技巧沿用至今,成为行业惯例。你的公司毕竟不同于西洋画拍卖行,尽管有数百年老字号的经验,但当代中国书画的作者们早已不是数百年前的中国人。研究当代作者的偏好,并建立与他们的互补关系,这是荣宝拍卖公司未来发展的基础。例如,这也是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的实践技巧,即对于有充分潜质的作者,预付报酬,并不是“签约作者”制,但充分体现了“亲密关系”。我觉着很遗憾的是,国内书画鉴定迅速商业化,大多数优质作者沦为这些鉴定专家的奴仆。也因此,我很难见到杰出的作者。出以公心认真开发潜在的杰出作者,也许是荣宝斋理应承担的社会职责。
2022年8月16日:
致信马寅:今天浏览阿那亚第5群,以往的数千条发言,我用了半小时,真觉着数万人的社区管理不易,投诉最多的几项:1)民宿客及游客停车不守规则;2)超速行驶,违规停车;3)旺季,食堂供不应求。可是扩张之后,如进入淡季,我推测食堂可能亏损。马寅答复:嗯 这是旺季的典型问题。现在一共7个食堂,淡季关掉3到4个。没有旺季没有游客,业主的房产是不能保值增值的,也不可能建设那么多的餐饮和商业的配套。现在除了食堂,餐厅已经有七八十家了。我答复:社区管理成为头等大事了。而且是旅游社区的管理问题。马寅语音转文字:是的,这是个其实一直以来社区的一个最大的问题,但是慢慢儿的,现在其实业主们也在受到了一些理解,关键的点,就大家在思考这社区共建的时候,会发现现在的这样的一个配套比较齐全,然后受到更多人的关注,然后这么一个美好的社区,其实需要有更多的访客的到达,游客的到达,这些访客和游客的到达,能够让。这个社区里的物业保值增值,短期之内大家有这个,民宿出租的收益,因为现在民宿出租的收益可以让大家从6%-15%,每年差不多是这么一个收益,这个收益其实还是挺高的,在于出租上,长期来说房产一直增值,而且,房子现在这种情况之下,房子仍然是一房难求,拿出来就能卖。我的业主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是非常重要了,所以即使是有更多的游客访客,可能会给社区的秩序带来一些问题,但是他们一点是相信阿内亚的这些工作人员们可以更好的管理,然后只要投诉,只要大家都参与解决这个问题,就能就就能够有一些好的,往往一些好的方向发展,然后,他们也慢慢儿的理解了,就是说,怎么能够让这些来的访客们更好的了解阿内亚,更好的在这社区里面遵守社区秩序,这是他们现在思考的问题了。其实国外的很多的小镇,比如说像欧洲的,什么戛纳了,阿维尼翁了,日本的一些小镇,其实到了一个度假旺季的时候儿,基本上社区里的居民就都是把房子出租了,拿着挣到的钱去世界各地旅游,然后过了这个旺季的时候,大家再回到社区里面儿共同生活,就安利亚现在也有这个趋势,七八月份大家把房子拿出来出租,过了七八月份之后大家再回来生活。我答复:对,业主希望住宅保值升值,于是达成理性共识。业主们的旺季淡季生活周期,马寅的观察很有趣。马寅语音转文字:而且汪老师,我干到现在,觉得这个项目对我来说最大的责任,其实是业主的这些房子,然后业主信任你买了你的房子,而且居住在这里,你就得让这个房子就业主的房子一直保值增值,因为阿利亚的房子不同于北京市区,因为北京市区享受的是这种城市发展带来的红利,像那种旅游度假区,它是或者说阿利亚这样儿的,它是没有这种。发展的红利的,就城市发展的红利的,所以就得靠你自己的运营,这些持续性的运营才能让大家的房产保值增值。就是因为有这么多访客来,我才敢去开这么多的配套,我才能去做大量的文化艺术内容,这也是大家慢慢儿能理解的。你其实在一些旅游区和社区之间会产生了一些矛盾上,大家也慢慢儿的就是开始理解了,接受了甚至。我答复:我真诚为你感到骄傲。马寅答复:我继续努力。我答复:这是胡润与招行2021年的高端人群(家庭净资产均值3000万)联合调查报告的三项趋势。大健康,其实,也是阿那亚社区未来努力的一个方向。马寅答复:是的是的。我也好好研究一下 如何整合。
2022年8月17日:
致信胡舒立:自然杂志2022年8月17日简报,两项报道值得“财新”介绍:1)暗物质可能源于计算误差,2)新冠病毒竞争三大赢家——阿尔法、德尔塔、奥密克戎。
2022年8月18日:
这是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洪汉鼎的译本,译者序言的这一部分,支持我将荣格学说置于伽达默尔的哲学阐释学框架里。
2022年8月19日:
在这里,伽达默尔的思路,当然是洪汉鼎的转述,带我返回怀特海的“perspective”。
读荣格全集,如果是学者,可从第六卷开始,如果是好奇,可从第十八卷开始。最近找到台湾译本,这位作者是荣格最后一部作品「人及其象征」的合作者之一,她的那一部分,紧接着韩德森的。关键是,她活得很久,而且活跃时间很久。不论如何,这个译本不错,序言作者来自苏黎世荣格学院。她的序言。
这是《解读童话》的第一章开篇。在她开始分析童话之前,她完全采取了伽达默尔的阐释学视角,她承认,荣格学派的童话阐释并非最后的阐释,两百年之后,同一个童话故事,会有那时最能打动人们心灵的阐释。然后她讲了一个国王从三个儿子当中选择继承人的童话故事。如我们小时候听到的那样,小儿子最笨拙,但他总能胜出。接下去,她分析“国王”之为“自性”象征的理由,很精彩。任何观念,怀特海指出,在最初打动我们心灵的时候,是“vital idea”(生机勃勃的观念)。随着时间延续,这些观念开始僵化,成为教条,被后代供奉为神圣的,这时,观念已死去,怀特海称之为“innert idea”(惰性观念),它们不再激动我们的心灵。这是因为,von franz,这位杰出的荣格派掌门人继续讨论,我们若要避免意识生活成为化石,就要再度返回无意识激情之中。在殷商时代,王城多迁,所谓“殷都三亳”,商汤之后,生活逐渐僵化,盘庚迁都,重振殷人的心灵,然后,生活再度僵化,遂有武王克商。应当是“商都三亳”。不过,也许还有更多的“亳”没有出土呢。
这一段也很精彩,毕竟是荣格的直传弟子,她的叙述超越了坎贝尔的「千面英雄」。今天的最后一段分析。诸友细读。
2022年8月20日:
洪汉鼎中译本所据是伽达默尔全集。英译伽达默尔更精彩,因为包括了他晚期的作品,目前,就我手边有的,只出版了两卷,2016年卷一,2020年卷二,这本小册子“知识的开端”(主要讨论西方社会的知识开端),也是Bloomsbury出版的,这家出版社晚近十年的成果引人注目。伽达默尔试图用哲学阐释学的方法重写西方思想史,幸亏他长寿,活到104岁,洪汉鼎最后一次见到他的时候,他102岁。他的成名作《真理与方法》发表于1948年,他四十八岁。据童世骏回忆,伽达默尔九十多岁时讲课或演讲仍始终站着。根据洪汉鼎的叙述,伽达默尔虽不是“神童”却也是禀赋超常(尤其是古典语言学),18岁读大学本科,22岁获得博士学位,28岁获得教授资格。我只是试图接着伽达默尔的思路理解荣格心理学,初步判断,效果不错。von Franz 的台湾译本似乎只有四种,所以,我从我的英文收藏选了这本小册子,因为,她在这里详细解释荣格的分析方法,要知道,荣格并不详细解释自己的分析,因为,我感觉,荣格的心理类型,如他自称的,是内倾的,虽然他在其它三个维度上也罕见地健全,但他常常不信任基于“概念”的任何表达。他的这位贴身女弟子,冯-佛兰茨,从她的作品不难判断,她有很好的概念表达能力,虽然,她是女性,有更好的感受能力。至于直觉与感觉,我阅读她的小册子的印象是,她似乎偏重感觉,而荣格则偏重直觉。不论如何,这本小册子的第一篇文章,提供了让读者超越“唯心-唯物”两分法的荣格思路,对国内读者重构自己的世界观至关重要,不仅值得翻译,却似乎没有中译本,而且值得反复阅读直到可以超越“唯心-唯物”两分法。说实话,任何熟悉国学的朋友都会同意,用“唯心-唯物”两分法根本无法叙述“国学”,开篇就错。可见,国学的任何流派,先秦诸子,都不能简单归入唯心主义或唯物主义。我的老友王毅,上世纪就这样告诉我了,后来,我自己深有同感,我反思西方思维模式,由此开始。于是研读海德格尔哲学,得知西方的思维,确实可被概述为“逻各斯中心主义-神学-形而上学”。本世纪办实验教育,观察应试教育体制及“产品”,深感西方思维模式在中国社会,自五四时期至今,贻害无穷。有鉴于此,我在舒立团队倡导“复杂的自由主义”,以区分于西方的和中国的“简单自由主义”。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