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文标题是“
中国教育困境”,未及探讨人类教育的通有困境。本文主题,实由读者的留言引出。二十年前,我在《高等教育研究》撰文探讨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哲学。十年前,由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我的《跨学科教育文集》,又由世纪文景出版社出版了《我的教育生涯》,其后,友人筹划编辑,出版了我的《青年对话录》(八种)。晚近六年,我与北京大学毕业的数百位朋友在“北大二代教育群”里继续探讨上列著述里的议题。博客与微信,我的性情更适合后者。
探讨中西教育的困境,我最常推荐的著作,是怀特海1916年就任英国数学会长的演讲,发表时标题为“The Aims of Education”,汉译常略去复数的目的,然而“论教育的目的”实在应译为“教育之诸目的”。
十年前,我在跨学科教育杭州湖畔居暑期班讲演,手绘这幅示意图以概述怀特海这本小册子的第一章。怀特海家族三代,有学督,有校长,深谙教育之道。他开篇陈述主旨,教育之最低纲领是:使学生技有所长,遂得立身于世间。教育之最高纲领是:熏陶于美学之高华,深潜于哲学之彻悟,实现人之天赋。英格兰教育领先世界长达百年,怀特海认为,至十九世纪初叶始现衰败迹象,尤其表现为观念的生命力逐渐消失。举凡教师所教,绝大部分内容的核心观念已在沦为“惰性的观念”(inert ideas)。归根结底,他认为,现场教师的天才,是唤醒观念生命力的首要前提。激发生命活力的观念(vital ideas),以生活为中心,以每一学生特定的生活为中心,故而不可能以统一教材及统一考试为中心,只有现场教师,以自己的生活体会与学生的生活体会相互激发,遂使新的生命注入老的观念之内。
如图所示,不仅数学(即当时在场的听众),而且物理学和全部自然科学,及至文史、美学、宗教,在教育的现场皆有两种命运,分别由左上角和右下角的观念概括。右下角观念概括的命运,我称为“教育的官僚化”。
疫情泛滥,网课盛行,晚近几十年中西教育的官僚化,积重难返,几可说是无药可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