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这是我对以往20年发表的智商与人格研究文献(详见《行为社会科学基本问题》)总结的图示,我特意违反这两大领域通常的数据结构,以年龄为横轴,纵向叠加智商与人格的两大要素曲线(粉红色和浅蓝色),形成一条随年龄演化的综合智力曲线(浅绿色)。关于人类创造性可分解为“发散性”和“判断力”的详细论证(参阅汪丁丁“人类创造性的两大前提”,财新网2016年1月30日)。横轴上标出的五个特征年龄:15岁,是智商测验最准确的时间窗口的最后一年;25岁,第一次创造性高峰期的时间窗口的后期;65岁,第二次创造性高峰期的时间窗口的后期;85岁,综合智力水平衰退的开端时期;105岁,综合智力水平衰退至另一稳态的开端时期,可能成为“第三次创造性高峰期”(也称为“智慧”高峰期)。
 
中国转型期社会的教育失败,核心特征在于,在三代人的时间里,转型仍未结束(还要延续六代人的时间)。故而,孩子的父母和祖父母也难以回到以“常识”为核心的儿童教育传统,因为他们也不知道何为常识。
 
转型期之前,中国普通人都知道的常识,定义是“知常通变”。可是三重转型期实在是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天道已变,何来“常识”?家长们追逐名校和学区,这一现象意味着家长们主动放弃家庭教育,由学校承担了正规教育之外的家庭教育。可是,一方面,公立学校教师接受的训练不是家庭教师的,虽然私立学校可能提供补充。另一方面,将家庭教育转移到家庭之外,违反儿童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寓教育于情感生活之内。也是在这一视角下,我希望蒙台梭利教育更加普及。在三重转型期的中国社会里,私塾消失之后,如何寓教育于情感生活之内?这是中国的教育问题,不是西方的教育问题。
 
@许敏+E18+男12 家庭教育的关键,庞振超是大学的教育学教授,她最熟悉我的思路。好的,我先写几句,以前都写过的,换个方式重写:2011年至2014年,Paul Zak(你检索就知道他在哪儿)发表了几篇论文,很有轰动效应,算是宣布了他的“荷尔蒙道德情操论”思路,晚近流行于油管TED视频。哺乳动物脑内的荷尔蒙铁三角,“多巴胺-催产素-血清素”,协调的中枢是催产素。大脑在焦虑感上升至某一阈值之后就不能接收任何知识或信息,这是儿童心理实验早已证实了的(大约在2011年之前五十年),不过,那时学界只熟悉很少几种荷尔蒙。母婴交流,是降低焦虑感的最重要方式。好啦,剩下的功课,就由你自己去完成了。健康、科学、社会、语言、艺术。如果是幼教,科学应排在最后,社会在第四位,情感与健康同类,语言(诗教)应排在第三或第二,艺术(乐教)排在第一。
 
如果祖父母熏习国学,孩子就还可以有家庭教育。例如,庄子,彼是方生道枢环中以应无穷,这套学说还是很适用于转型期社会的,至少可缓解焦虑感。关键是,私塾社会里,行为社会科学的基本问题,有远比现在的中国社会更好的解决途径。我回到我那本书的主题:1)由于“幂律”作用,财富与收入呈现的是二八定律,2)由于智商是正态分布的,有天赋的儿童八成投生在中产阶级以下的家庭里,3)富裕家庭分享两成有天赋的儿童,4)私塾教育不分贫富只认同宗,故而,那时的天赋儿童,虽然百分之八十降生于不富裕家庭却比现在的中低收入儿童更有希望不被扼杀。

 

 

 

 

 

话题:



0

推荐

汪丁丁

汪丁丁

592篇文章 25天前更新

数学学士(1981年),数学硕士(1984年),经济学博士(1990年)。但学位都是无用之物,如维特根斯坦所言,读完即可销毁。最近的工作: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和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教授,浙江大学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长期坚持的工作:财新传媒学术顾问。教学及阅读领域:经济学思想史、制度分析基础、行为经济学、新政治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与社会选择理论、演化社会理论——演化认识论与演化道德哲学。在公共领域内所持的矛盾态度:批判主流,关注思想,拒绝媒体。对任何学说及其说服者持温和的怀疑主义态度,这种态度不合逻辑,但真实,如Charlie Brown 一般真实。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