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试了两天微博就放弃,我的感想是:(1)微博的感觉与博客的感觉明显不是同一类感觉。至于这两天的感觉,深层的分析是什么,还有待反思;(2)我最肤浅的感觉是,微博是一种依靠转发手机短信而使观念得到传播的社会交往技术。虽然,我如写博客一般写微博,但字数太多,那些转发者就很难不截断而转发我的全部文字,因为他们主要以手机转发;(3)所以,微博面对的主要是手机而非电脑,这也意味着微博与博客各自人群的年龄和知识结构差异,尽管这些差异可能不重要。例如,戴老花镜的一代人,可以在iPad上面使用微博,不影响视觉认知;(4)我的初步而不那么肤浅的感觉是,由于微博字数限制,转发短信的人很少再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评论。可是在我的博客版面,这样的事情被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因为网友的留言,位置最显著,相当于“头版头条”或“两报一刊”社论(不明白这两短语的读者自知与我们这一代人的年龄差异啦)。虽然网友留言也有字数限制,但毕竟网友可发表相当深入的评论或提出重要的问题。这样看起来,微博是单向度的,博客是多向度的;(5)民主化时代,社会交往,不论在网上还是在网下,必须是多向度的而不能是单向度的。所以,我推测,微博短命,或者,它的社会功能迟早将缩小到例如公布突发事件与大众通知这样的范围内,或者技术提供者研发多向度交往的微博,我推测,这技术很容易开发或根本不需要开发,就是在手机群发小组里写博客嘛;(6)在网络社会科学的层面上,微博的社会网络和博客的社会网络,有相当不同的拓扑结构。我的推测是,微博社会网络更接近“friendship circle”而博客社会网络更接近“small world”。前者的典型结构是“环状”---大环的边其实由许多小环连接而成,分形原则,大环和小环各自又有由环构成的“边”。而“小世界”最初的典型结构,比“友谊环”更接近“企业网络”,因为会出现一些“结构洞”需要那些承担“企业家”职能的网友去填补,但又不能是单纯的企业网络,否则就应有很高的“科层”结构。这些原理,读者可参阅我的《行为经济学讲义》第1-2-3讲和那里的插图(各种网络结构的图示);(7)友谊环的结构和小世界的最初结构,在社会交往过程中会有什么重要差异吗?当然有。在友谊环的网络里,可以形成非常多的局部结构,每一个局部可能有自己的不同于其它局部的特征,例如,在某一地区之内乃至某一公司内工作的那些快要当母亲的白领们,可构成一个“局部”。但这些局部之间,通过更大的环的边,往往由各局部的某一节点(个人)向外连接。小世界的结构,人与人之间的平均距离更短,局部团聚性或许比友谊环的局部更弱。因此不会出现特别多样化的局部。也因此,病毒或传染病在小世界网络里很快扩散到全社会,而在友谊环的网络里,就不会很快扩散;(8)重要观念和深刻思想的传播,在小世界里更好呢?还是在友谊环里更好?我没有想清楚。有一派政治哲学家(施特劳斯是他们的教父)相信真相不应被大众知晓,因为会很危险。那么,“民主”究竟是什么样子呢?难道民主必须有科层结构吗?谁应占据科层的较高位置呢?这些问题,我们在新政治经济学研究班里讨论多年,但解答却仍不清楚(至少我不清楚)。“占领华尔街”运动,是大众民主对权贵科层的反抗,它至今无任何清楚的诉求,但它意义显著。是什么意义呢?我不很清楚,但我有感觉。当代教育沦为“技术”教育,施特劳斯谈论过“自由教育”是大众民主不可缺少的补充,西方的自由教育是古典的(希腊文和拉丁语的),中国的自由教育,要回到孔子或他以前,可以成为中国民主化不可缺少的补充吗?我的推测,是肯定的,但我的许多朋友不同意。

话题:



0

推荐

汪丁丁

汪丁丁

592篇文章 25天前更新

数学学士(1981年),数学硕士(1984年),经济学博士(1990年)。但学位都是无用之物,如维特根斯坦所言,读完即可销毁。最近的工作: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和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教授,浙江大学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长期坚持的工作:财新传媒学术顾问。教学及阅读领域:经济学思想史、制度分析基础、行为经济学、新政治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与社会选择理论、演化社会理论——演化认识论与演化道德哲学。在公共领域内所持的矛盾态度:批判主流,关注思想,拒绝媒体。对任何学说及其说服者持温和的怀疑主义态度,这种态度不合逻辑,但真实,如Charlie Brown 一般真实。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