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2日:
停半个月继续讲课,现在有时间浏览上星期的文献,生命科学领域的中文报道,“生物世界”,是我最常浏览的。11月17日我贴在朋友圈的老年痴呆症最新进展的论文,我只引了两篇当中瑞典人撰写的那篇。今天见到生物世界的报道,原来另一篇是MIT蔡立慧教授领衔发表的论文。
今日看到纳指最近的日线图,似乎到了某一关键时刻,未来几日,可能第三次探底,也可能大幅上升至12000水平或更高。有趣。其余各图,生物世界2022年11月18日报道,上海三甲医院,为第II型糖尿病患者准备的降糖药突然缺货,因为这款药物在今年6月以来成为网红减肥“医美产品”,销售额暴涨百倍。现在年轻人似乎对生命本身并不在意,他们更在意“美容”。
继续贴完,生物世界2022年11月18日 当降糖药成为疯狂减肥药。另一篇报道,生物世界2022年11月17日报道 男性生育能力正在加速下跌近50年全球男性平均精子数量下降超60%。我在湖畔阁丁丁讲堂的座谈会介绍过未来男性的命运,因为,毕竟,Y染色体是正常的X染色体的残疾型。不过,我绝不会想到这一命运如此迅速降临,当时我认为至少要若干万年以后。
@解海中 你在伦理学课程群里发布的诺贝尔经济学家的译文集,我建议你只读希勒的《叙事经济学》,因为,那本书使用很少的统计曲线,没有数学公式,希勒是活着的经济学家当中学识最广博的一位,他足以吸引你。
2022年11月23日:
宇伟来信:丁丁老师,您好。明天就是感恩节了,首先祝您和家人感恩节快乐!感恩感谢您对我的教诲、指导和帮助。作为学生,我从您身上学到很多,您的思想、学术、格局、激情;自由的灵魂,艺术的人生,跨学科的思维等,值得我终身学习。虽不可及,但我会见贤思齐。在您的关心、帮助和支持下,目前,DPS博士项目已经有17位同学完成博士论文正式答辩,拿到了美国福坦莫大学博士学位。48位同学完成了论文开题报告答辩。预计到明年3月底,还会有8位左右的同学完成博士论文正式答辩,8位左右的同学完成开题答辩。这样,到明年3月底,我们DPS博士项目,就会有20%的同学完成博士论文正式答辩,拿到博士学位。就会有50%的同学完成开题答辩,为有更多的同学完成博士论文正式答辩,打下比较好的基础。
特向您汇报并再次祝您和家人身体健康、阖家幸福、感恩节快乐!
我答复:宇伟如晤,我也感恩,因为我是通过你的DPS座谈会才获得了勇气给商学院授课。祝好,丁丁
2022年11月25日:
陈丽来信:分享又一个梦:梦里是和贝克莱对话,还给我建议,如何朗读汪丁丁,有三点方向建议:1、继续深读;2、多了解汪丁丁老师的母亲;3、、、、醒来就记不起来内容了。半夜醒来,查找贝克莱的故事。
我答复:哈哈哈。这个梦太有趣了。我母亲对我的影响。
2022年11月26日:
答复陈丽:卢锋收集了我家出版的全部传记,他似乎是在孔夫子旧书网找到的。我母亲写我外婆的书,《刘静君纪念文集》,我母亲的名字是“安若”,还有,我姐姐编辑我母亲的文集,《越南日记》,还有,我母亲编辑我父亲的文集,《怀念汪士汉》。我记不清书名,不过,这些关键词总可以帮助找到这些书。我姥姥的纪念文集有不少本在售。可是没有找到安若的。我父亲的,居然卖到这样贵!越南日记,居然也卖这样贵!关键是,没有我母亲的传记。大姐说,等着我写呢。可是,我现在没有任何资料,而且,我希望重写我姥姥的传记,然后才写我母亲的。啊哈。如果你拍照制作电子版,也发给我一套,因为我没有可携带的版本呢。
这张图制作完毕,我拿给李老师看,她认为,我小时候可能被“填空”作业伤害过,留下了心理创伤。我一边笑,一边惊讶,李老师借用的恰好是弗洛伊德学派与荣格学派共同承认的“情结”与“神经症”(包括“强迫症)之间的关联,与荣格学派的“集体无意识”无关或关联很弱。另一方面,我将在第三讲探讨苏美尔和古埃及神话里的生死问题,并在第四讲探讨荣格学派“心理类型”与常见的“人格类型”之间的本质差异。
诸友可读我刚才写的朋友圈文字,从而可对第三讲和第四讲的内容有一些心理准备。补充一段:我在第二讲结束时建议我们将“智慧”视为一个最低到最高的连续谱系。意义的地图占用了印刷版心智地图的全部左上方。这本书其实是荣格的神话学研究之延续或临床应用,与荣格一样,这本书的作者试图探讨最高的智慧。
2022年11月27日:
这是荣格基金会2019年出版的,荣格的艺术,其中提及荣格黑书里的智慧老人的意象,手里有四把钥匙,头上有角,后来出现于荣格红书里,智慧老人不再有角,手里似乎也没有四把钥匙。黑书是红书近半内容的前身,很关键。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两代人已经习惯于“身体自由”(洛克定义的三项产权之第一项),所以,这一基本权利的得而复失很容易激发两代人的反抗,除非疫情当真很严重。可是,全世界都已开放,只有世界卫生组织是疫情的既得利益者从而拒绝宣布疫情结束。不过,另一方面,我们这一代人必须知道,“85后”、“95后”、“05后”,都是散漫的个人主义者,我们不应想象他们愿意直接参与类似20世纪学生运动那样的公共事件。最高的智慧,绝不是街头运动。
我2011年1月6日在本地 Barns & Nobel 书店拍照,在这个书架上,荣格红书(2009年出版)这样摆放,实在很煽情。我记得拍照发给跨学科中心的图书馆,几个月之后,图书馆买了原版和国内影印本,放在书架上,希望有人愿意读。其余各图取自索努为荣格红书撰写的长篇导读2017年机工出版社周党伟的译本。在浏览了国内的大部分荣格著作中译本之后,我的容忍度大幅提高。周党伟的译本2017年新闻发布时,我怀疑他阅历太浅以致难以理解荣格红书。现在呢,我认为他至少没有将“无意识”译为“潜意识”,这就远超其它译者了。尤其是,他翻译的索努这篇导读,我听完了,没有发现什么错误。要知道,索努的英文原文很长,在红书的便携本里占据一百页的篇幅,注释与文献索引也十分广博。好在,周党伟毕竟是在索努指导下获得“心理学史”博士学位的。哔站有不少他的荣格心理学微课,虽然他的研究领域并不是荣格而是心理学思想史,与他的导师索努一样。按照我在《思想史基本问题》开篇的宣言,荣格心理学的正确开端就应当是分析心理学的思想史。我听了一会儿周党伟的微课,我立即注意到他的口语有表达障碍,也许是内省的特征,或者,也许,他只适合研读思想史。
2022年11月28日:
这几页也很关键,取自索努写的长篇导读。首先,荣格在生命的最后两年仍努力试图完成红书的最后一幅意象。其次,索努的注释,红色的书,它的象征,不论是否源于中国,与生死问题密切相关。第三,也许最重要,只要形成了假面(persona)就同时形成了暗影(shadow),这是我在第一讲特别强调过的内容。原始人的自我意识(ego)沉浸于集体无意识之内,因此没有上述的二元对立统一。
在“老教授群”里的发言:我今年1月5日心动过速,因为是第一次,感觉很恐惧,小李带我去急诊,本地最大的医院,夏威夷皇后医院。进去就发现,全都是新冠患者,小李被护士带到院子里去等候,我呢,最快速度被带到急诊室单间里,当然还是经过了一系列的常规检查,其中一项就是抗原测试,对我而言,是第一次,不过,医生说必须做,因为我没有接种疫苗呀。然后,大约半夜,医生来对我说,是阳性。我说我不信。他说,确实不准确,要等候第二天上午化验室送来的核酸测验结果。但是,我整夜在那个单间里,孤苦伶仃,犹如地狱,实在无法忍受。有一位医生很关心我,得知我没有手机,因为妻子与我形影不离,所以我不必有手机,大约半夜,他带了一个手机到我房间,说是急诊室专用的并告诉我使用方法,然后他走了。我马上电话小李,让她回家等候消息。凌晨四点,几位护工将我的病床推出急诊室,乘电梯到四层楼,转入一间病房,里面有另一位病人正在另一张床上睡觉。我马上警觉,走到护士台询问这是什么病区,得知是新冠隔离区之后,我坚持在走廊里站着。然后,我约谈护士长,要求回家隔离,根据州政府的政策,我有权回家。她说很好,只要我签名承担责任就可离开。我签名之后,走到医院大门口,小李接到我的手机电话就带着出租车赶来了,回到家,大约是六点,很累,主要是心率仍太快,但是,十五分钟之后就自动正常了,于是可有正常的睡眠了。在急诊室的时候,心内科医生进来与我聊天,他说我的心动过速很可能就是新冠病毒引发的。我回家之后,查找相关文献,果然发现了两组数据,都与新冠病毒引发心肌炎有关。不过,第二天,我再次心动过速,这次是半夜发作的。好在我已有了一次经验,这次就不那么恐惧,这一点是最重要的,可直接影响心率。大约四小时之后,心率自动恢复了正常,已是清晨。楼下的几家诊所,都可开处方药,但现在的医生都怕承担责任。我检索到最近开张的一家诊所,采取会员制的,我在网上预约了一次门诊。下楼,走几分钟就到这家诊所。我和小李走进去,填表,缴纳一年的会员费,大约一百美元。然后,一位医生来为我做心电图,她说,只要在每分钟100以下,她就可以开处方。果然,最初的两次都在100以上,不过,随后我就放松心情了,降至每分钟90次。这样,她按照我的要求,给我开了一张处方,走几步路,也在我们的商城里面,有一家连锁药店,她将处方发给药店,半小时之后我可以去药店领取,五十美元。这种药,是我自己要求的,就是一种“β阻断剂”,基础心率过缓的人千万不要使用,但正对我的症,这是我从皇后医院返回家里时检索美国医学会的网站马上就知道的。那次急诊的费用,账单寄到我家邮箱里,一万七千多美元,呵呵。不过,许多人都告诉我,在美国的医院,账单是可以讨价还价的。我检索文献发现,最近四十年,美国人支付的医药费之所以大幅增加,至少根据特朗普总统时期的医疗改革专家写的一本新书,主因是美国的医保公司与美国的医院达成共谋。医院的账单,2020年的调查,大约三倍于实际费用,这一调查报告发布在美国护士协会的网站,我于是截图发给皇后医院财务部,要求降价。第一次讨价还价是小李通过电话进行的,对方当即就同意降价40%,也就是说,一万七千美元降至大约一万美元。小李认为合理,就这样确认了。
2022年11月29日:
夏威夷的七个岛屿当中,活火山在“大岛”,与瓦胡岛(檀香山所在的岛)相距颇远,至今,我这里的天空仍是蓝色的。况且,大岛每天都涌出岩浆。我早年的一篇实验文学作品,「库克船长之死」,也收录了一张著名的大岛岩浆入海照片。这次喷发,很可能导致科纳咖啡减产。科纳海滩之所以有这样卓越的咖啡豆,是因为云遮蔽阳光的时间与日照时间,二者比例恰当。所以,喜欢科纳咖啡的朋友,明年可能要支付更高的价格。继续读红书的中译本,这次贴的,周党伟的中译者序言,其余各图,仍是索努的长篇导读的重要注释。
2022年11月30日:
昨天下午五点多就服用阿司匹林,两杯水,然后上床听书,有睡意之后,大约七点多,开始睡觉,起夜三次,半夜维莲说江泽 民辞世,我想了十几分钟。晨四点起床。昨晚我发布朋友圈一张照片,题目是“异象”。果然,半夜,北京时间午夜12点33分,江泽 民辞世。
“85后”、“95后”、“05后”,这三代人感激江泽 民的开放政策。与他们“今昔对比”的心情不同,我们这些老人对江时代的普遍腐败有更多的负面情绪,同时,我们退休了,所以,并不很在意身体的自由或不自由,我们更在意的反而是感染了新冠之后如何不出现医疗资源挤兑。
2022年12月1日:
今天重温胡舒立等人撰写的这篇2012年12月「中国改革」长文,感觉像是特别为85后至2015后这几代年轻人讲述的内幕故事。故而,我特别推荐给当时不过10岁而今已入中年的朋友们。
我跟着李老师离开杭州,从上海飞到夏威夷,是2020年夏季,一年之后,我梦见赵利济站在东西方中心大门前对我说,丁丁,可以出发啦。我在梦里想,出发到哪里去?梦醒,警觉,立即检索东西方中心网站,见到讣告,赵利济博士于2020年12月在家中辞世。
明天推荐两本书,第一本是我的,2017年出版,京东有存货,价格很高。第二本的武志红的,2016年的,「巨婴国」,京东可检索但无货,查百度得知“已下架”。呵呵,可见骂人太狠是不行的。
心理咨询师何易发言:巨婴国这本书写的真是好,但感觉不适合没有心理分析基础的人看,好多概念不是大众理解的概念,需要转化。
我的观点是,武志红这本书过于偏激,似乎完全不熟悉中国文化传统的深层结构。此外,武志红似乎只熟悉弗洛伊德学派而不熟悉荣格学派,从而很难分析“文化无意识”。
2022年12月2日:
@万多 表扬万多。唯识宗与荣格的西方心理学颇有相通之处。今天我计划讲解的十三个单元里,有一位荣格心理学家到中国来讲学,她强调了你的这一思路。稍后,我截图给你。
2022年12月3日:
黄霁@万多 分享我的个人理解,不一定对哈:荣格对东方佛陀的学说很重视,也有多个角度的研究。荣格学说与佛陀所言“宗义”中的唯识宗学派都是各自的“学院派”,但两者的学术根基和学术成立前提不尽相同。宗义中的唯识宗的第七识是“莫那识”,为“思量”识,被比喻为树干,第六识的”意识”正是依“莫那识”而起;第八识的“阿赖耶识”是“藏识”,随心识相续而流转,被比喻为树根,投胎的正是此“阿赖耶识”。唯识学派学说文字至今被翻译成藏文的微乎其微,汉文的就更少了,近两年,藏地佛学院正有对唯识学说重视不够的反思与讨论。
我发言:@助教-黄霁 完全同意黄霁的见解。太虚大师全集里收录了一篇文章,提及他的一位弟子深得藏密精华,入藏继续修持密宗,只因时局震荡,与太虚断了联系,太虚推测,以这位弟子的修为,民国中期,大约已是住持。
今天要讲的内容截图,注意我红笔勾出的两段文字。“释梦百年”,我2000年8月发表于《读书》,现在网站很弱,这个网站根本无法注册,扫码缴费也无效果。中国知网有我几乎全部文章,但刚才我无法登录也无法注册,知网被这场官司闹到瘫痪。最后这张截图,请诸友读我的注解:古往今来只有三种死亡观:科学的、线性的、循环的。
据我观察,包括我自己的体验,这是目前大多数中国人的困境,我称为“意义的消失”。只不过,他们当中的大多数,直到临终,甚至也从未意识到这一困境。
伍丹发言:谢谢丁丁老师指导,文章里特别提到了“清醒的梦”这一话题,我理解可能清醒的梦和集体无意识并不矛盾。集体无意识在深层面影响着我们的梦境,并进行投射。而清醒梦是控制在梦里所见作为,个人意识始终还是受集体无意识影响。
我@伍丹 对。其实有这方面的研究报告,基本原理类似我讲过的心理致幻剂。意识清醒的梦,每一个人都有,占梦的比例大约15%,但不是每一个人都懂得珍惜这样的机会。@伍丹 表扬伍丹!意识清醒的梦境,最容易使我们摆脱科学主义的束缚。因为在这样的梦里,我们可以穿墙破壁高高飞翔,完全违反科学常识。这是因为在睡梦里,脑干封锁了身体与脑的联系,这时,大脑和外缘系统,尤其是丘脑,可完全按照梦里的意识,穿墙破壁,直上九天,随心所欲而没有“不逾矩”的限制。根据斯坦福大学“梦”研究所大约在2010年的全美巡回培训班记录(我当时在夏威夷写《行为经济学讲义》),这样的梦有显著的疗愈效果。
伍丹答复:@汪丁丁 谢谢丁丁老师,记得当时斯坦福有个教授专门研究清醒梦,可能和您说的“梦”研究所有关。如您所说,大部分人抓不住清醒梦的机会,但是有些科学家例如爱因斯坦等却可以从清醒梦中获得灵感。也许,这也和“意识的非局部性”有关,清醒梦中依然可以受益于集体无意识或宇宙意识的电磁波。
我答复:@伍丹 我很好奇你的地理位置,凌晨三点半。你的推测有理。爱因斯坦的大脑,在他死时被他的病理解剖师悄悄地取回家,分切为数百片,寄送给自己的朋友,直到多年之后,以色列和爱因斯坦的遗嘱执行人,正式要求追讨爱因斯坦的大脑,才收回了这些切片,然后与爱因斯坦的尸骨合葬。此事让我想到欧西里斯的故事。对爱因斯坦大脑切片的研究表明,他的顶叶多出来一大块,相当于在普通人的天灵盖下面有一个多出来的脑区,这样就使左右大脑半球之间的交流速度能远超普通人脑的速度。不论如何,这一事实与电磁波接受宇宙意识的假说并不冲突。
伍丹答复:@汪丁丁 飞机晚点,我半夜回到新加坡,正好赶上丁丁老师的白天时间���也许,晚上是接受宇宙意识电磁波的好时间,我的思路会更清楚一些,但也有可能是因为夜晚创造了无人打扰的私人时间,可以集中精神思考问题。爱因斯坦的大脑有太多可探究之处,不知是大脑皮层的异常活动导致了大脑结构的改变还是相反关系。
我答复:啊哈。明白了,新加坡时间凌晨4点多。再次表扬@伍丹 ,这个问题值得讨论。我的见解是:每一个人都可接收宇宙意识,但还要整合自己的先天与后天禀赋,才可形成独一无二的个体意识。例如,我记得Rupert Sheldrake 报告过他的一项研究:他注意到伦敦的一家研究所最早研发成功了一种结晶体,学术论文还没有发表,他于是联系世界其它地区的四家独立研究所发现其中已有相同的结晶体成功研发。
伍丹答复:@汪丁丁 还要看个人能否与宇宙同频来获得启发。谢谢丁丁老师指点���准备休息了,明天还要早起上课哈。
我答复:对。再怎么时差,还是要上课。
我@王新 表扬王新听课认真,记住了我讲解荣格记录梦境的细节。
我@李智勇 我早已表扬了你勇于提问的精神。确实,我也注意到你有“粗疏”的毛病。但是考虑到你在大连理工的教育背景,我的理解是,你只在人文领域里才有这样的粗疏。
2020年出版的,当时我推荐过。这位作者是EE工程师,她写这本书概述了包括彭罗斯在内的各种思路,然后设计了电磁波检验方法。她的基本假设是:脑,通过接收宇宙意识的电磁波而获得自己的意识。这是我在课堂介绍过的 Rupert Sheldrake 的研究工作,统称为“意识的非局部性”研究。她综述了十二种理论并在最后这一章里建议这张图所示的八个与意识相容的频带,可检验“意识的非局部性”假设。@李智勇 你是大连理工的毕业生,这本书,我其实是推荐给你的。
石光发言:课后看了点关于炼金术的文章,感觉当时炼金术应该是个科学界很主流的研究方向,在很长一段时间被人们所执着追求,而且有大量的关于炼金术的著作,就像丁丁老师所讲牛顿甚至用大半生时间都在研究炼金术。思考了一个问题,我们目前的一些科学研究会不会在多年以后也会像炼金术一般被证伪,例如宇宙空间探索,生命演化等。
我答复:当然可能。表扬@石光 。智慧就是包容这些可能性的能力。
石光答复:嗯,但是人们还是要在各种潜在的可能性中执着下去,这可能也是生命的意义的一种表现。
我答复:哈哈哈,再次表扬@石光 。哈耶克定义过“伟大社会”:一个伟大的社会,鼓励和保护每一个人在每一可能方向上的探索。我认为,每一个有机体有自己的重要性感受,由此决定了它的探索。@易涛 是的,公司尽可能不官僚化,让员工感觉工作现场是有意义的,这是当代管理学著作关注的议题。我也始终在构想中国社会的局部创造性环境,就是在公司内部。
再次表扬刘东的成就并截图,刘东1999年为他主编的“人文与社会”译丛撰写的序言的结语。
我@钟铮,三星堆的考古主持者告诉我说,三星堆是商文化。我问他是否找到人类遗骸,他说那里的地质条件不能长期保存遗骸,所以,很容易理解为何至今没有动物及人的骸骨。但是他说,三星堆附近的金沙遗址出土了谷物化石,充分表明是人类居住地,这就大致澄清了三星堆与外星人的联系问题。至于三星堆铜人的瞳仁,据说,那是古蜀王的特征,他与项羽一样,是“重瞳”。铸造铜人的工匠表达重瞳的方式就是那个样子了。
王 丹丹发言:希腊的柏拉图认为衔尾蛇是一头处于自我吞食状态的宇宙始祖生物,这头生物并不拥有眼睛,因为外围没有任何需要观望的东西存在,它也没有耳朵,因为外围没有任何需要聆听的事物,外围没有任何气息,所以他不用呼吸,他不需要任何器官,在他生育出来的时候,它的排泄物就变成了他的粮食,柏拉图的这种描述,其实蕴含着他的宇宙观,他认为这个世界就是这样自给自足,无限循环的一种体系,衔尾蛇本身就代表着无始无终的永恒。
我答复:表扬@王大丹 !柏拉图的这段描写有趣,但寓意似乎远比最后一句话的解释要深远,容我细想。
王 丹丹发言:我还是更相信大脑深处确实有过相同场景的记忆,或者是人在出生前把自己的剧本选好了,发生什么我们自己本身知道,只不过为了更好体验人生经历选择忘掉剧本沉浸式体验。所以会在一些场景下出现熟悉感[偷笑]。
我答复:我去休息,不过,我们应当有这样的开放心态。
萧莹来信:感谢丁丁老师,旁听这四次课,仿佛经历了完整的生命历程。我需要将近期的重要性感受写下来,再给您交一次作业[玫瑰][玫瑰][玫瑰]。
我答复:太好了。感谢萧莹!
张文玥来信:好的 谢谢cici,老师[抱拳]可能我这个问题有点私人化了 不一定其他人也有同样的体验。就是困惑了很多年无解的一个现象。偶尔就会有某个瞬间觉得自己真实经历过,又不像是梦。希望在丁丁老师这里得到一些启发。[抱拳]@汪丁丁
我回答张文玥:对,这类经验写在专著里了。这类著作的标题常见的是:before lives,就是“前世”。我记得其中有一对哥伦比亚夫妇,他们带着自己10岁的孩子游历世界,到某一城市之后,那个孩子突然认识城里的道路,尤其是熟悉一条街道的一个院子,走到门前,他敲门,告诉对方自己的名字,不是此世的名字,那院子里有一个老人知道这个名字,是百年前的老主人,于是双方都很惊讶。这些案例,收录在一位医生的著作里。还有不少这样的著作,甚至有一本手册,可能是2016年出版的,我在E18的心智地图里引用过。
张文玥答复:[惊讶][惊讶]哇 看来这不是我一个人的体验啊……谢谢老师 我去找找相关专著看一下[抱拳]另外我也会时常做跟您同样的梦,每次都在父母家,门锁不上到门打开,经历了完整的过程。近两三年没有梦到门,还是会梦到父母家[破涕为笑]。
我答复:啊哈。似乎咱们的缘分在更深层次呀。
文玥答复:是哦 太神奇了!我还会经常反复梦见一个破厂房,在里面走了很多很多楼梯就是走不出去。找不到出口。另外一个梦就是梦见电梯到顶之后冲出去了……这两个梦也是困扰我很多年,每次都类似,还会发展[捂脸]。
我答复:这是需要认真分析的,而且像是有私人意义的主题。
文玥答复:我之前总觉得睡不好才会梦到这些奇奇怪怪的 但是您说反复梦见同一个类型的梦 确实是不太寻常。
我答复:我也有长期的睡眠障碍,很严重。不过,梦的时间可以很短,也可以很长。
黄霁在助教群发言:感谢丁丁老师辛苦备课多日!精华授课之中的每一句话,都值得长久思维、体悟!此刻,北京正午,恰有冬日中的幸福暖阳。
2022年12月4日:
精神现象学可分为五个大阶段:(一)意识,(二)自我意识,(三)理性(以上三者属于主观精神的三个环节)。@李智勇 我越来越对你失去信心。@李智勇 你说你正在读黑格尔?!@李智勇 好的,颜回也“愚钝”。那么,你应首先定义你用来定义黑格尔主观精神三段的“递进”。这个词是现代的,黑格尔不知道这类语词。你好歹对黑格尔解释一下嘛。我推测,黑格尔的倔强性格,一定要盯住你,然后向你解释“步进电机”的辨证原理。牟宗三在香港的讲稿《周易十九讲》,开篇就说,读书,第一就是要“相应”,如果一个人读一本书,感觉不到相应,不如不读。读者与作者性情的相应,确实是理解的第一前提。韦伯解释“理解”,是基于共情的理解。威廉•詹姆士,先担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然后担任美国哲学学会主席,他写黑格尔,值得你认真读,詹姆斯与黑格尔,都是有生命激情的哲学家,在情感上相应了,理解就深切刻骨。按照詹姆斯的理解,黑格尔哲学的核心是一团烈火。希望你琢磨这句话的意思。
李智勇答复:收到,您说的我都会读的,但上面这个我是真的概念上没对起来,我也没正经学过这个,但我一般理解,比如生死对立,但实质上在生的状态就是死亡的过程,而死亡之后也会孕育新生。这类是我理解的对立统一。有无空色我也是这么理解…会不会是经念歪了[捂脸]。比如组织,如果说稳定和失序是两端,一旦稳定,清晰的界定了自己是什么,当然也就定义了自己的边界(或者说自己不是什么),但外部变化不以你的定义为转移,两者偏离的时候,就会导致摩擦、冲突和毁灭。所以必须再创新和改革,引入新实践适应新的形势,这种努力和尝试注定会带入新的失序。然后就螺旋上升,这种螺旋上升的过程就是我理解的稳定和失序的统一。
我答复:表扬@李智勇 这一段没有念歪。同理:递进是这样一种现象,在每一阶段都蕴涵了否定自己的因素,当这些因素的某一些或某一个被孕育成足以否定这一阶段的力量时,就产生质变,转入下一阶段。这一描述只是第一次否定,尚未抵达“合题”。所以,有下一阶段对这一阶段的“扬弃”,继承合理的因素,才有第二次否定,就是合题。如果你只满足于第一次否定,那就永远不会有否定之否定了。
李智勇答复:我总觉的那个吞尾蛇很有意思,假如这样一个否定之否定过程持续发生,再假设历史与概念真的统一,那到底统一于一场纯粹的轮回,还是一个放大的螺旋。
我答复:嗯,这一段也可以表扬。其实是尼采建议的:永恒轮回,每一次都是创新。@李智勇 我要盯住你,请你解释,为什么马克思说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核心是“自我意识的异化”?
李智勇答复:我使点劲把《精神现象学》读了,再看看能不能理解这个自我意识的异化,现在望文生义都不行,一堆问号。如果说人的异化是自己的一切精力变成商品等等,这自我意识的异化还真不好理解,到底是自我的异化(自我变成了什么?),还是意识的异化(意识变成理性?)…。
我答复:@李智勇 哈哈哈。智勇,人如其名。望文生义,也可以很靠谱。例如,自我意识的意思是:自我以自己的意识内容为对象,因而意识到,这些意识内容不在“自我”之内。于是自我要求返回意识,继承了意识的自我意识,或可被黑格尔称为“理性”。其实,黑格尔所说的“理性”,并非西方理性。
李文生来信:丁丁老师,Hegel的negation中文翻译为“否定”是否会造成一些理解的困扰?
我答复:可是,既成的译法。贺麟也这样译。……据杨昕说,智勇是在应付上一门课的老师,那位老师基本是“民科”,大谈黑格尔,误人子弟呀,还要由我来消毒。这样的课程安排,效果互相抵消。
文生答复:您的课最好一开班就安排上,让他们先入正确的方法和观念,免入歧途。
姚洋如晤。这两个月,由你担任管理学的院长,至少社会上安静多了。不过,我还是要提醒你关注“课程设置”。据我观察,这是国发院管理学多年来未能解决的核心问题。其次是任课教师的聘请,不可掺水太多。否则,上一门课的教师胡乱鼓吹之后,还要由下一门课的教师来“消毒”。这样的教师队伍,教学效果相互抵消,使国发院管理学整体缺乏竞争优势。我不清楚目前是谁在负责课程设置。我是北京师范学院数学系毕业的,最后一年必须到中学去实习同时研究“课程设置”与“教学实践”。这是教育学的核心理念,任何教育理念,如果不能落实为课程设置与教学实践,就只能是空中楼阁。国发院的管理学课程,第一门课应当是“总论”,聘请的教师必须兼修中西管理,不可偏废,总论是必修课而不是选修课,但是不计入学分,考试成绩或可成为学员们“分班”的根据,现在的分班是录取人员的随意安排,缺乏根据。后续的两门课程是胡大源的“数量方法”和我的“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伦理学原理”。然后是“企业发展”(包括经济的宏观与微观)与“企业哲学”(很大程度上是企业的文化形态)。然后是其它的课程(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以上两段文字的第二段,难免武断。因为我毕竟不参与管理学院的各类管理工作,所知甚少。姚洋答复:现在马京晶在负责调整课程,应该会好起来。
王 丹丹来信:丁丁老师,我跟我舅妈关系很好,她得了癌症晚期一直在山东住院,昨天晚上我失眠怎么也睡不着,总想起她,我脑子就有一个念头不会去世了吧。今天早上接到了她去世的消失。跟我舅舅核实了时间,就是在我想她去世的那个时候。这算是感应吗?太惊讶了,昨天晚上我特别难过,今天听到消息后反而不难过了,就好像她安慰过我一样。
我答复:当然是感应。而且是木内鹤彦描写了多次的“濒死经验”,意识离开身体之后,首先就要去看望关系最近的亲友。
王 丹丹答复:关于死亡我了解的不多,但是我一直相信有轮回。希望她一切都顺利。
我答复:她既然来看过你了,心态就是很正常的,那么,也就没有什么特别的障碍。
王 丹丹答复:嗯呢,谢谢丁丁老师,这也是一次有爱的体验。
2022年12月5日:
下午突然见到卢锋在微信群里的消息:张进昨天去世了。我不信,但从燕子那里确认了。现在泪水不断涌出来,无法克制。检索保存了五篇报道,都是今天发布的,张进,1966年出生,今年4月确诊肺腺癌,5月手术。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