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过程与人生感悟相互纠缠,可称为“生命哲学”,借用“哲学”这一观念的宽泛涵义。这种相互纠缠的知识过程与人生感悟,在我而言,已超过了半个世纪的时间。退休了,有更多时间,“沉潜往复,从容含玩”(熊十力语赠王元化)。于是,以往晦涩的表达,也许,我能用日常语言解释。
这篇短文的生活背景,其实就是目前的世界局势。我在“国发院二代教育群”里写了一段引发议论的文字:世界政治永远是大国博弈。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从“冷战”揭幕那年开始,1955-1985,两大阵营对峙;1985-2015,历史终结;2015-2045,“历史终结之后”。随后,我又在“国发院老教授群”里写了一句:“物极必反,静观其变。”
这些生活背景,抽象而言,就是“过程”与“现象”。过程这一英文单词最初是“proh-ses”,源于14世纪早期法语“proces”,是拉丁词根,意思是“fact of being carried on”(直译:关于正在发生的存在的事实),若在希腊词根里找对应的,应当涵于“发生”这一词根之内。现象这一单词源自希腊词根“表面的”(phe-nomenon),与另一希腊词根“物自体”(noumenon),构成康德哲学的一对范畴。现象的英文单词,最早见于1570年代,定义是“a fact directly observed, a thing that appears or is perceived, an occurrence”(直译:被直接观察到的事实,事物的表象或被感知的情状,发现、发生、事件)。物自体这一观念出现于康德1796年著作,意思是“that which can be the object only of a purely intellectual intuition”(直译:纯粹智性直觉的对象)。
西方思想与东方思想的第二次重要交融(参阅我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EMBA2018级“转型期社会的伦理学原理”绘制的心智地图),是鲍姆与克里希那穆提延续了二十五年的对话。最近十几年,“量子纠缠”成为时髦术语,鲍姆的“隐缠序”理论(这是鲍姆的中国弟子洪定国为“hidden order”物色的汉语译名)再度引发“量子-引力”统一学说研究群体的关注。隐缠序的“缠”字,特别提醒着“量子纠缠”,参考youTube最新发布的纪录片:“Infinite Potential — The Life and Ideas of David Bohm”(直译:无限潜质——大卫.鲍姆的思想与人生)。
鲍姆的隐秩序学说,最近在哥本哈根大学的实验室里成功模拟了宇宙的扩张过程,为“暗能量”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释。这一思路带我们返回怀特海的“过程哲学”,实体的生灭,其实是过程的聚散所致。一束过程的偶然聚合,在特定时空形成了特定事物,被观察到的,就称为现象。现象的秩序,称为“显秩序”。现象消失而过程延续,只是尚未被观察到,称为“隐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