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继续思考绘画艺术,尽管我自己不实践。艺术与技术,在古代社会统称技艺, 百工皆下品,中西皆然。五百年前,达芬奇鄙视米开朗基罗,理由仅仅在于雕 塑是体力劳动,不高雅。林语堂区分中西人生差异,西方人的人生是技术的, 中国人的人生是艺术的。足见,技艺分离为有本质差异的两类,技术,是牛顿 力学和机械论的,而艺术,才是高雅的。民国初期丁文江与张君劢的“科学与 玄学”之争,科学主义的人生,在张君劢看来是机械论的人生,索然无味。玄 学主义的人生,在丁文江看来是保皇派孔家店的阴魂不散所致。双方都很偏 激,百年之后,咱们有心情作如是观。不偏激的人生观呢?百年之后,咱们有 心情断言,应是超越中西古今的技艺人生。说实话,就连我写这段微信文字, 也离不开技术。绘画首先是一套技术,我的收益递增经济学,定义“技术”为: 不同观念的属性集的并集。既然已是不同观念,如何可以有属性集的并集(即 形成一个新的观念)?所以,技术,亚里士多德说了,是关于偶然性的机巧。 绘画之为一套技术,旨在将“广义的纸”这一观念的属性集,与“广义的颜料”这 一观念的属性集,借助偶然性的机巧,联合为一个属性集,只要融入绘画传统 获得主流认可,就算是形成了一个新的观念,称为“画派”。学院派的国画, 纸,笔,墨,三大观念的属性集的联合。泼墨作画,废止了“笔”,也可视为拓 展了“笔”这一观念,故可形成“广义的笔”这一观念,广义的笔,就是任何可使 颜料与纸张结合的工具。在这样的视角下,如何区分西洋绘画与国画?首先, 墨已被国画大师们拓展为“广义的墨”,故而,唯有“纸”可区分西洋与中国的绘 画。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三联书店版,巫鸿作序的理由是,杭州(中国美 院)王伯敏的两卷本通史是他见过的收画最全的通史。我在这本书里见到出土 的可区分西洋与中国绘画的最初的形态,是商代的画幔,布帛五彩,三千五百 多年前。可惜至今只有这一例,孤证虽不足凭,还是能看到中国绘画传统开端 时的要素。国画传统随后的演变,以人文画为顶峰,宋以后衰微。老友王焱对 我感慨,人文画之衰微,因为人文精神消失,只有末流余绪,模仿而已。我喜 欢马佳最近的国画,因为他无拘无束天成一家。马佳有“广义的笔”,学院派也 有而国画仍无创新,因为心态束缚。马佳不受教化,无束缚,但坚守宣纸这一 要素,足以在技术上区分于西洋绘画。技术提供的是可能性,广义的笔,提供 的可能性的集合,千百倍于传统国画的笔所能提供的可能性集合。现在,可谈 论艺术而不是技术了。艺术,仍是关于偶然性的机巧。为何艺术成为永恒?艺 术凭什么具有恒久魅力?皮尔士的三元符号学说,我认为,远超索绪尔的二元 学说,也远超任何结构主义符号学说。以后再写,因为微信朋友圈不允许两千 字以上。 
图:马佳作品,宣纸,五彩。
 
 
 
话题:



0

推荐

汪丁丁

汪丁丁

592篇文章 25天前更新

数学学士(1981年),数学硕士(1984年),经济学博士(1990年)。但学位都是无用之物,如维特根斯坦所言,读完即可销毁。最近的工作: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和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教授,浙江大学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长期坚持的工作:财新传媒学术顾问。教学及阅读领域:经济学思想史、制度分析基础、行为经济学、新政治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与社会选择理论、演化社会理论——演化认识论与演化道德哲学。在公共领域内所持的矛盾态度:批判主流,关注思想,拒绝媒体。对任何学说及其说服者持温和的怀疑主义态度,这种态度不合逻辑,但真实,如Charlie Brown 一般真实。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