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2022年4月19日寅时,思考中国历史,想到张荫麟《中国史纲》序言的观点:中西封建社会差异不很大,只是秦汉一统天下之后,中西之间才变得互相不认识了。恰好有两个月的闲暇时间,我手边有司马光《资治通鉴》文白对照全本,还有“四库全书”收录的司马光《资治通鉴》、“四部丛刊”收录的袁枢《通鉴记事本末》、王夫之《读通鉴论》,又受《财新》王烁读“通鉴”笔记的影响,我决定认真读《资治通鉴》,从“周纪”第1页开始读,并于5月6日写了最初的方法论随感,就是这里的第一段文字。

2022年6月11日:

东汉末期地图:交州、益州、荆州、扬州,这是南方四州。凉州、雍州、并州、幽州,这是北方四州。冀州、青州、兖州、徐州,这是中原四州。董卓徙汉献帝至长安,屠城洛阳,故还有京畿三辅(右扶风、左冯翊、京兆尹),还有战略要地的州:“司隶”(司隶校尉部)。这是当时京畿之外的十三州。百度词条有“豫州”,但我这本古代地图集,“豫”不是州。图集的主编是顾颉刚,权威性高于百度。

汉献帝加元服,公元194年,内战还要延续二十五年。汉献帝不是白痴,长安缺粮食,人相食,皇帝命令开仓赈灾,但继续“人相食”,皇帝推测赈灾的人贪污,下令当庭煲粥,五升米五升豆,却只得两盆粥。庭杖五十,然后,赈灾有效。李傕劫持皇帝,郭汜劫持公卿,二虎相争,皇帝和公卿,都无法调解。这是京城之内的故事,至于十三州,外患内乱,分崩离析,不是“一阵鸟乱”而是“天下大乱”。以中国之大,凡“大乱”必三十年。

东汉疆域,图1取自百度百科词条,图2取自顾颉刚主编《中国古代地图集》,远为详细,例如羌,顾颉刚标明了烧当羌、先零羌,来自青藏高原,这两大势力对东汉的威胁远大于匈奴。但是百度百科的图标出了“西域长史府”,顾颉刚的图,没有这一标识。另一方面,顾颉刚的图,范围远大于百度百科的图,西域远达安息和大秦,还标明了匈奴西迁路线,在两个世纪之内,匈奴西迁压迫罗马帝国(大秦),与其它蛮族侵略一起,最终瓦解了罗马帝国。同时,图3,百度百科“五胡乱华”词条,东汉末期的版图已预示着五胡乱华。

继续介绍图2,David Reich 2018年的古基因学研究,图3,2019年以来成为英文网络热点的“Yamnaya”族群,汉译“颜那亚人”,这是一个凶悍的骑马并使用青铜武器的族群,极端的男权主义,沿着欧亚草原台地走廊,图7,东西征伐,大约在五千年前征服了欧洲直到英国的几乎全部,杀尽全部原住民当中的男性,在现代欧洲人的基因里产生了强烈的男性“奠基者效应”,如Reich绘制的图3所示,几乎全部欧洲人都是颜那亚人的后裔,也因为颜那亚人的语言是印欧语族,故而欧洲人现在是印欧语族。此外,颜那亚人还带给欧洲吸烟的习惯,以及嗜杀的文化。图6,Reich绘制的另一图,颜那亚人几乎同时侵入欧洲与印度次大陆,所以,当代印度人的基因,有大约一半来自颜那亚人,另一半来自古代伊朗(就是“梵语”族)。今日读史,自然有一个问题:图1,夏代地图,匈奴人是否与颜那亚人有基因联系?检索知乎,果然有,图4(公元前1800年至1600年)和图5(公元前1500年至1000年)。这位分子人类学者绘图显示,颜那亚人大约在三千年前,由西方向东方迁徙,建立了西域吐火罗语各国(焉耆、车师、楼兰)。在此之前,Reich的著作表明,颜那亚人从东方向西方迁徙,图7,都是沿着这条欧亚草原台地走廊,大约在高加索山脉长期停留,然后入侵欧洲。匈奴人的社会结构有强烈的母权制遗风,例如“阏氏”(匈奴王后)参与重大决策,似乎与颜那亚人的强烈男权传统不合,况且匈奴人的语言也不是印度欧罗巴语族。

看到了,图1,顾颉刚的东汉地图里,也有豫州,“豫”的字号小于“州”的字号,应当是电子版复印扭曲所致。那么,就与百度百科的地图一致,释我疑惑。可是与另一版本,图2,有所不同,根据图2,没有“雍州”。反正,《资治通鉴》写了雍州,也写了豫州,如果东汉末期已没有,司马光不会沿用这两个名称。

读《资治通鉴》汉献帝,内容繁杂,是三国序曲,必须浏览。但《后汉书》汉献帝,只有六个对开页,脉络清晰,可与通鉴参读。

以前我评论过,汉灵帝时期,天下贤才要么系狱要么隐匿,灵帝晚期释放党人,为后来的群雄蜂起准备了充分的人力资本存量。读史,乱世关注游士对诸侯的评论,治世关注谏议对帝王的评论。这三张截图,郭嘉对袁绍和曹操的评论,给读者发送了强烈的信号。袁绍家族,四世五公,是东汉出将入相的家族,远非曹操可以相比的。但在乱世,郭嘉对袁绍的评论十分中肯,首先是多谋却不善断,其次是礼贤下士却不知如何使用人才。与此相反,曹操善断且识人,我记得东汉诸帝当中只有刘秀有这样两种能力。不过,我当初评论刘秀说他有吸引人才的天赋,而现在看曹操的在这方面的表现远不如刘秀,或许因为刘秀毕竟是读书人,而曹操不是,也因此,曹操屠城太多,而刘秀总是争取不战而屈人之兵。郭嘉对曹操的评论当中还有一点很关键,曹操对天下大势有明确的判断,兵家所说的“任势”,李零认为这是兵家第一要素。儒家就显得不足,因为儒家任人不任势,在乱世就是迂腐了。我在昨天的朋友圈里也说过,与西汉末年的三十年战争相比,东汉末年的三十年战争似乎更依赖于人际关系与族群关系,现在看来,确实如此。如果人际关系是霸业的第一要素,那么,每一个人的行为与未来收益敏感依赖于他向他人发出的信号(语言的和行为的)。例如,孙策逐渐形成自己的势力范围,一方面得益于他的家世,另一方面得益于他待人接物的魅力,第三得益于他善于用兵的名声。

在我看来,这里通篇都是在描述乱世之中,每一个人向天下发信号的活动。孔融发出的信号,图1至图3,让天下人明白他不能成霸业,北海郡守终于投奔曹操。不过,曹操让孔融担任的官职,“将作大匠”(负责营造皇宫之类工程的官员),也算是识人了。图4,刘备兵败投奔曹操获得厚待。曹操之所以不杀刘备,恰如郭嘉所言,不杀来投奔自己的英雄豪杰,这是给天下人发出一个很好的信号。杀刘备,故而是一个很坏的信号。图5,刘表的态度,也是给天下发出的一个重要信号。事实上,刘表吸引了许多儒生,图8和图9,当然,也因这些行为,刘表被认为不是成就霸业的人。游士们也需要发信号,例如图6至图7,孔融推荐的贤才,祢衡,当面看不起曹操,这是给天下人的一个信号,意味着祢衡是高洁之士。不过,曹操不杀他,而是根据刘表给天下发送的信号将他送给刘表。他继续批评刘表及其左右毫不留情,于是刘表只好将他送到另一人那里。那人性格暴躁,终于杀了祢衡。

中山大学法学院丁利教授的评论:中山大学法学院丁利教授的评论:孟德乃三国之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吟此语者,后世虽有感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之李绅,然不可因人废言。曹氐父子之取天下,比司马家多有节制,献帝得享天年,似乃禅让者中最后一位。袁项城与爱新觉罗氐之和平交权,差相比拟。小鸡肚肠可坏大事,欲成大业必须大度,慎始而善终,后人不可不察。

 

2022年6月12日:

吕布虽然神勇,但性多疑且极不稳定。他款待刘备时的言谈举止,让刘备确认他是一个头脑错乱的人。这里的五张截图,描述了曹操杀吕布的场景,十分生动。现代政治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敌友。而敌友之划分,大致有两派。其中一派相信“没有永久的敌人和朋友”,晚近十年鼓吹这一派学说的韩剧已足够多。另一派相信基于“稳定预期”的敌友划分,而未见鼓吹这一派学说的韩剧。由此可知韩国政治变动不居,已成常态。吕布这一辈子的行为,发送给天下人的强烈信号是:此人“反复无常”,这是唯一稳定的预期。因此,曹操同意刘备的提醒,这次绞杀吕布,是因为确认这位“神勇”之人对自己的霸业弊大于利。另一方面,曹操含泪绞杀陈宫并下令以更高的待遇抚养陈宫的母亲和妻儿,意在维护天下人对曹操的稳定预期。世界纷乱的时候,人们相互之间的预期最难维持稳定,故很可能,最早确立天下人对自己的行为之预期的稳定性的人,胜出。

遗憾的是,孙策酷爱打猎,丧命时26岁。天若假年,他可与曹操争雄。就家世而言,孙策不亚于袁绍。就善于用兵且识人任势而言,孙策不亚于曹操。此外,才貌双全,孙策尤在曹操袁绍之上。现在兄终弟及,孙权只适合“守成”而不适合“打天下”。而刘备累于“汉室”名声,难成大业。

东汉末年的人力资源分布,中原毕竟教化悠久,聚集贤才最多。只因战乱频繁,纷纷南下,但孙策死时,江东贤才多不计划长期滞留南方,例如鲁肃,他之于孙权犹如邓禹之于刘秀。图1,图2,据此记录,鲁肃最早放弃复兴汉室的理念,或许也是最早构想“三分天下”的战略家。钱穆说,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以重要事件串接历史(与怀特海的“过程哲学”相吻合),故而不同于断代史和通史。因此,司马光描述的一连串历史事件,远比断代史和通史更为详细,其中行为细节与心理活动的描述,尤其有助于行为经济学家理解中国历史。在经济学“一般均衡”理论的视角下,三大结构(技术结构、资源禀赋、偏好结构)决定资源的流量配置。在行为经济学视角下,我昨天或前天已说过,每一个人的行为,一方面影响资源流,另一方面是发送信号。天下的人,相互之间听其言而观其行,并据此决定自己控制的资源之流动方向。曹操使汉献帝都于许县,袁绍(西北-中原)、曹操(中原)、孙策(吴越)、刘表(西南),短时期四雄鼎立。袁绍势力最大,近迫许县意在取代曹操而挟天子令群雄。一方面,袁绍家世显赫,与袁术相比远为优秀,故吸引了许多贤才依附。另一方面,袁绍过于自负,多谋而不善断,恰如郭嘉的评论。在东征曹操的战役中,最关键的是“粮草”。因为天下豪杰太多,兵连祸结,农业生产周期远不足为如此频繁的战争提供粮食。以致,中断粮食供给常成为友军叛离的主因。图3,这是最关键的环节,袁绍身边最重要的大臣是沮授和田丰。田丰当初反对袁绍征伐曹操,而袁绍不听。沮授建议袁绍格外保护粮草辎重路线,袁绍也不听。曹操身边最重要的谋臣是荀彧(曹操视为张良)和他的侄子荀攸。在目前这次战役中,几乎是荀攸在幕后决策而曹操上阵打仗。荀攸认为,如果袁绍的粮草辎重被曹操焚毁,袁绍大军必败。果然,曹操轻骑袭击袁绍的粮草辎重之后,袁绍大军溃败,他的势力自此衰败下去。关键是,袁绍兵败,田丰预言自己必死,因为袁绍由悔恨而嫉妒,果然回去之后杀死田丰。田丰有此预言,当然基于袁绍以往向天下人发送的信号。袁绍兵败,只带数百人渡江逃回。故沮授被曹操活捉,图4和图5,这是曹操对待贤才的态度。可惜,沮授不能背叛袁绍,终于被曹操杀死。概而言之,每一类资源总是由最适合配置这一类资源的贤才来控制才有价值最高的运用,所谓“资源被其最高的可实现价值吸引”。目前,天下贤才似乎向着曹操与孙权聚集。

 

2022年6月13日:

读至此处才见到袁绍与曹操最初谈论天下的对话,图1和图2,袁绍的“天下”是那时常见的地缘政治观,曹操的“天下”是当代的人力资本观。袁绍“官渡大战”兵败之后,悔恨交集,呕血而死,来不及解决他自己的“接班人问题”。他留下三个儿子,袁谭、袁熙、袁尚,照例应由长子继承,但袁绍倾向于让幼子接班,故将袁谭过继给兄长,成为青州刺史。袁绍的谋臣们原本不睦,袁绍死后,两位谋臣跟随幼子袁尚,另外两位谋臣跟随袁谭。图3,袁尚与袁谭之间开战,后者兵弱,城池即将被攻破,袁谭于是派谋臣辛毗去游说曹操出兵攻打袁尚。曹操先是采纳了荀彧的建议,放弃攻打刘表(荆州),然后想要继续南下取荆州,这时辛毗让郭嘉再劝曹操,于是有图3所示曹操与辛毗的对话,开篇有趣,曹操探问袁谭可信否,这是儒家的思路,“任人”,而辛毗的回答直接分析“势”,这是兵家的思路,“任势”,终于说服了曹操。

范晔《后汉书》列传部分很详细,司马光《资治通鉴》概述荀悦给汉献帝的奏章,图5至图8,主要抄录范晔对荀悦《申鉴》的概括。我检索“四库全书”不见有《申鉴》,但在“四部丛刊”里找到了,图9。大约二十年前,我在电脑里安装了这样两套工具书(都是可检索的),对我检索汉语关键词的词源,帮助最大。以致每一台苹果笔记本买来之后,我必须安装多系统,其中一个系统是XP,专用于这两套工具书。继续讨论,《后汉书》列传部分,曹操或许最重要的谋臣荀彧和荀攸(叔侄关系),此外,荀悦是汉献帝的侍中,图1至图3,也是司马光抄录的原文。百度百科“颍川荀氏”提供了族谱局部,我截取其中相关的局部,图5,荀悦与荀彧是表兄弟。从荀子到荀攸,是十五代。

刘绪的观点:夏代不像以往说的那样长,他说可能只有两百多年。这样的论点,我第一次听说。其次,他认为陶寺遗址早于夏代,这也是我第一次听说。

曹操消灭了袁绍三个儿子的势力,拥兵百万,废黜三公,自任丞相,不再能容忍诸如孔融这样的文士领袖的公开批评,图1和图2,孔融及其妻子都被诛杀,《后汉书》“汉献帝”的记录,曹操杀孔融全族,“夷全族”。完全没有充分理由,只是不喜欢孔融的言论。曹操的千古骂名,与诛杀文坛领袖孔融密切相关。时势推移,曹操不必维持以往他给天下贤才发送的信号,改为需要营造“曹魏代汉”的信号。也在此时,或正因此,刘备登上舞台,以汉室后代的身份及优于曹操的品德,更主要因为有诸葛亮为他勾画的“天下”前景,图3至图8,刘备大器晚成,找到了自己的使命。

 

2022年6月14日:

下个月我为北京大学EMBA2021级学员授课,“收益递增:转型期中国的经济学原理”,多年来我心目中的最佳教务老师杨昕负责印刷我绘制的心智地图,昨天关于第一讲我列出的十三本参考读物,她发给我一篇最新的访谈记录,全文应当发表于2022年《江汉考古》第1期,是北京大学文博学院刘绪老师的几位研究生多次访谈刘绪关于夏代考古的感受,是专业感受,很精彩,适合我阅读。感谢了杨昕之后,我检索“刘绪考古学家”,发现他2021年9月在北京去世了。他是1949年出生的,享年72,可想而知田野考古多么艰苦。何况,刘绪是考古系“第一好人”,党委书记、副院长,工农兵学员,师从邹衡先生长期从事夏商周田野考古。这几项条件的合取,寓意太丰富了。这里只贴出这篇访谈录的两段截图,图2和图3,对我而言都是第一次听说的观点:1)他认为,陶寺文化早于夏代;2)他认为,夏代或许只有两百三十年。关于图1,我修正前几天我的朋友圈文字,东汉末期,“雍州”很可能根本不存在,这是因为禹贡九州图里的雍州的东部大致与并州的西部重合,而雍州的西部当时已被匈奴占领。图4,北大文博学院关于刘绪先生辞世的讣告。图5,文博学院2010年的文章,刘绪是考古系“第一好人”。图6,文博学院的刘绪教授简介。图7,百度百科“刘绪考古学家”词条。图8,百度百科“陶寺遗址”词条。图9,取自百度百科,陶寺的文字,陶寺被认为是尧都,已写在《史记》中华书局2010年今注今译全本“五帝本纪”的导言里。故而,刘绪的观点,具有颠覆性。真遗憾他没有更多的文字留给我们。

鲁肃说服孙权,图1和图2,江东应与刘备联合,他的论证与诸葛亮为刘备勾画的天下前景如出一辙。他试图在曹操占领荆州之前但未能如愿,于是急追刘备至长坂坡,图3和图4,鲁肃说服刘备与孙权结盟。曹操大军从江陵沿长江东进,图5、图6、图7,诸葛亮紧急与鲁肃说服孙权迎战曹操。图8,习凿齿(公元四世纪的史学家)批评曹操过早骄傲,击中要害。图9,百度百科“习凿齿”词条。

图1至图5,周瑜返回,建议孙权抗击曹操。至此,孙权周瑜鲁肃主战而百官主和,孙权下令百官服从战争。周瑜领军出发,三万人至赤壁,抗击曹操“八十万大军”。百度百科“赤壁之战”词条,不确。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是否还有人热心编辑和撰写百度百科,这是一个问题。昨天我试着检索“为百度百科写词条是否有收入”,得知还是有收入的,这些作者在百度获得的“财富值”除以70约等于他们获得的京东商城的现金券。解答这一问题的作者的财富值,已经使用了的,约折人民币数千。这样的收入能否吸引更优秀的作者,待观察。图6,周瑜不许刘备干扰军事活动,故刘备只可观战。周瑜赤壁之战获胜,决定性人物其实是黄盖。他建议周瑜采用火攻,他又亲率“火船”渡江,图7至图9。

赤壁之战失败,曹操返回邺城,发表“自传”,图1至图3,结论披露真实意图:“江湖未静,不可让位。”他又派人秘密说服周瑜加盟,图4,说客一言未发返回报告曹操,周瑜不可能被说服。可惜,周瑜命短,图5和图6,壮志未酬,临终致函孙权,建议让鲁肃代替自己。图7,孙权的母亲吴夫人常说周瑜与孙策同龄,亲如自己的儿子,让孙权待周瑜如兄长。程普数次侮慢周瑜而周瑜始终谦恭,后来,程普说,与周瑜交,犹如饮醇酒,醉而不自知。图8,很关键,周瑜辞世,鲁肃代行周瑜职权,建议孙权“借荆州”给刘备。这一借,再也没有“还”回来,成为鲁肃最大的遗憾。图9,周瑜生前谨防刘备,不许孙权“养虎为患”。

 

2022年6月15日:

刘备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图1和图2,有些简约主义,就是说,刘备的品性与名声,素来与曹操的品性与名声相反,故而刘备的势力从弱小转为强大。现在刘璋邀请刘备进入益州,刘备不愿因“喧宾夺主”而损害自己的品性与名声,图3。孙权将自己的妹妹嫁给刘备,现在想让妹妹带着刘备的儿子返回娘家,未果。刘备素来害怕这位孙夫人,因为她有“刚勇”之名,婢女百余人皆执刃而立。图5和图6,庞统提出上中下三个方案请刘备夺取成都,刘备仍守护自己的品性与名声,只取中策。曹操进攻孙权,图7和图8,刘璋下令与刘备断交,于是惹怒刘备。图9,庞统阵亡。此后,刘备最重要的谋臣只有诸葛亮。

E20的学员张力,当以“电子版收藏”名世。他昨天找来的顾颉刚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古代史部分)》,远比我收藏的版本更清晰,据此截图,三国时期,已呈现“五胡乱华”趋势。顾颉刚的图,常有征略路线,例如这里,诸葛亮征略蜀地的路线。今晨浏览这张地图,终于见到“雍州”的可怜形态了,以往的雍州向北延伸到河套,现在夹在匈奴与益州之间,即将消失。图2和图3,曹操诛杀汉献帝的妻子董贵人及其二子并百余人。这一时期,曹操已不再需要汉献帝,以“魏”自居。我读这一时期的历史,关注的问题是,曹操何以得天下?

这里的九图都是关于曹操最近的表现的,图1,封魏公,图2,以天子旌旗出行,图8,杀皇后,图9,长期欺负汉献帝以致汉献帝居然批评曹操。图3至图7,写曹操将曹丕立为太子的过程,曹植是崔琰兄长的女婿,图5,但崔琰坚持立嫡长子。不过,崔琰稍后被曹操杀死。曹植文采超过曹丕,但曹丕善于伪装,终于成为太子之后,喜形于色,图6,抱着辛毗的脖子表达喜悦,图7,辛毗的女儿听了此事就预测魏家的事业不会长久。曹操最近连续杀死身边重要的谋臣,因为他们不喜欢曹操试图取代汉献帝。

曹植失宠,图1,曹操甚至赐死曹植的妻子。图2,荀彧不满曹操封公称王试图称帝,于是被曹操疏远以致服药自杀。图3和图4,荀彧之于曹操无异于管仲之于齐桓公,故此事成为后人批评的焦点,首先是司马光的评论,然后是,图5,杜牧的评论。注意,杜牧评论里包含对历代史家的评论,他解释孔子所谓“文过质则史”,认为史家既然“文过质”就常常“文过饰非”,将曹操赞为刘邦或刘秀。图6和图7,曹操进攻孙权,看到孙权军阵严整,不仅感慨,生儿当如孙权。恰好孙权来信,第一页写着:春水方生,公宜速去。这是提醒曹操,如果不迅速撤军,春天大水将至,对曹操极为不利。第二页写着:足下不死,孤不得安。这是坦诚相告,只要曹操活着,孙权就不得安宁。曹操读信之后告诉群臣,孙权这个人对我说的都是实话,于是撤军。图8,刘备进驻成都,终于建立了“蜀汉”。图9,鲁肃辞世,这是关键因素,他死后,孙权身边不再有足以与诸葛亮匹敌的谋臣,而孙权原本只能守成而不适合打天下。于是,三国之中,只有刘备和曹操志在得天下,又只有诸葛亮是适合打天下的谋臣。

曹操进攻汉中,图1,刘备与孙权重归于好,双方同意分占荆州。荀攸辞世,图2,曹操现在痛感缺少荀彧和荀攸,可是,他已背离天下贤才,覆水难收。图3,孙权向曹操乞降获准,并且曹操希望与孙权通婚。三国之势,如前述,孙权志不在天下,况且周瑜和鲁肃死后,他也没有适合打天下的谋臣。故而争夺天下的只有刘备和曹操,而曹操身边能与诸葛亮匹敌的谋臣,荀彧和荀攸,都已辞世。为何曹操终于胜出?我觉着是因为刘备荒废了大半辈子。刘备,161年生,223年卒。此时是217年,刘备五十六岁,只能再活六年。再看曹操此时,天下十三州,凉州之外,曹操占据八个(并、幽、青、冀、兖、豫、徐、司隶州部)以及关西地区,还有百万大军。刘备和诸葛亮的势力太弱,很难在六年之内消灭曹操。如果刘备尽早放弃他那一套汉室后代的价值观,积极寻求异族盟友(羌、氐、鲜卑、匈奴、乌桓),未必不能在六年内消灭曹操。那么,历史就要改写,提前演出“五胡乱华”。

果然,曹操担心刘备借助氐部族的力量进攻关中,图1,于是奖励氐人向扶风与天水之间迁徙,见图3,雍州,天水在左边,扶风在右边,氐在汉中左侧。图2,曹操大军进攻汉中,大败而回,于是刘备自称“汉中王”,立刘禅为王太子。

参阅三国地图,这一段记录了关羽围攻樊城紧逼襄阳威震许都(以致曹操打算迁都),然后,曹操与孙权共谋杀死关羽。

曹操于220年辞世,但他早已选定了接班人曹丕,并诛杀了身边支持曹植的核心人物。三年之后,刘备辞世,但刘备的接班人刘禅年龄太小。孙权活得最久,252年辞世,享寿七十一。但孙权没有解决好接班人问题,废黜太子孙和,赐死与太子竞争的孙霸,改立孙亮为接班人。群臣因此分裂,留下党争隐患。我的问题仍悬而未决,但我现在理解公元四世纪的史家习凿齿的立场,他写《汉晋春秋》坚称“蜀汉”是汉代的延续,而“曹魏”是僭越。虽然,我不能认同习凿齿如此牵强地坚持汉室传统。总之,三国时期,接班人问题凸显。

 

话题:



0

推荐

汪丁丁

汪丁丁

592篇文章 25天前更新

数学学士(1981年),数学硕士(1984年),经济学博士(1990年)。但学位都是无用之物,如维特根斯坦所言,读完即可销毁。最近的工作: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和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教授,浙江大学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长期坚持的工作:财新传媒学术顾问。教学及阅读领域:经济学思想史、制度分析基础、行为经济学、新政治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与社会选择理论、演化社会理论——演化认识论与演化道德哲学。在公共领域内所持的矛盾态度:批判主流,关注思想,拒绝媒体。对任何学说及其说服者持温和的怀疑主义态度,这种态度不合逻辑,但真实,如Charlie Brown 一般真实。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