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2022年4月19日寅时,思考中国历史,想到张荫麟《中国史纲》序言的观点:中西封建社会差异不很大,只是秦汉一统天下之后,中西之间才变得互相不认识了。恰好有两个月的闲暇时间,我手边有司马光《资治通鉴》文白对照全本,还有“四库全书”收录的司马光《资治通鉴》、“四部丛刊”收录的袁枢《通鉴记事本末》、王夫之《读通鉴论》,又受《财新》王烁读“通鉴”笔记的影响,我决定认真读《资治通鉴》,从“周纪”第1页开始读,并于5月6日写了最初的方法论随感。

2022年6月1日:

后宫继续倾轧,新立的太子母党与皇后家族不合,这次受迫害的,是老将马援的家族,甚至牵连梁松家族。马皇后活着的时候,家族成员都不敢张狂,夹着尾巴做人。她辞世,马氏子弟纷纷张狂放肆,这就是她生前担心的“非理性行为”,长期而言,不利于生存。

果然,明德皇后(马太后)去世,后宫即乱。这次作乱的,仍是梁松。这个梁松年轻时诬陷老将马援,导致马援爵位被褫夺,死在军中,甚至不能葬于祖坟。现在,他哥哥的两位女儿主谋废黜太子。马太后谥号“明德”,理由充足呀。

汉代废除了许多秦代的苛法。吕后主政,首先废除秦代的“夷三族”之法,她可能对此法深感不安。章帝在识人和用人方面缺乏重要性感受,但对酷刑深感不安,先废酷刑。这次,他废除了“禁锢三族”的法律。于是,一人犯法,三族(父族、母族、妻族)的其他成员仍有从政机会。也许他深感人才稀缺,免除禁锢三族,可有更多人才。我想起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开篇,“周纪一”,评论“三家分晋”时指出,智族之亡,源于才与德的混淆。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常人不能识别才与德的差异,统称二者为“贤”。

2022年6月2日:

汉章帝刘炟辞世时才31岁,很可能小于或等于当时的期望寿命,与他的父亲汉明帝刘庄(刘阳)相比,刘炟的情感显然更为细腻,对亲族有强烈的依恋,也难怪他终于违背母亲(皇太后马氏)的三次劝阻而封三位舅舅为侯。与他父亲相比,刘炟对图谶的信念更弱,可能是自幼学习尚书和其它儒家经典所致。也因此,他对使用酷刑深感不安故而不许使用挖出髌骨的刑具。让我再次想起贾谊给汉文帝的建议:刑不上大夫。至于“法不下庶人”,我认为有争议。我不懂书法,杭州洪晓明或许可以从刘炟创立的“章草”推测他的性情,所谓“字如其人”,看看是否与我的推测一致。又如尼采所言,性情如此软弱,表明内在生命力不够旺盛。

何焯:“和帝诛窦宪,时年十四,其断可比昭帝之明。”

汉和帝刘肇享寿更短,死时27岁。汉章帝刘炟死时,刘肇10岁,窦太后主政,窦氏家族肆意专权,地位最高的是窦宪,位居三公之上,他的宾客劝他收敛行为,避免将来的诛杀之祸,据这位的统计,西汉总共有外家四十,仅四人保族。无奈,窦太后实在是目光短浅,放纵窦氏子弟胡作非为。汉章帝的养母马太后,与汉和帝的养母窦太后,两位太后的行为模式有天壤之别,马皇后照料刘炟甚于己出,故而刘炟始终更亲近明德皇后。窦太后却迫害刘肇的生母梁氏致死,且始终保密。马太后三次告诫汉章帝不要分封舅舅们为侯。最令人惋惜的,是班固,受窦氏牵连入狱死。当时的士大夫,只要入狱,通常难以忍受拷打,要么认罪,要么自杀,要么拷打致死。班固死,汉书未完成,刘肇命令班昭续完兄长的史书。虽然,班昭史才不如班固。汉代已废除秦代“夷三族”之法,班超继续在西域建立威名。难得的是,刘肇十四岁已有汉昭帝十五岁时的聪慧与决断,他在冠礼之后的极短时间内,缜密策划,诛除了窦氏集团,仅窦瓌一人幸免,这是因为窦瓌始终拒绝参与窦氏集团的活动。明、章、和,三帝当中,和帝的智商应当是最高的,此外,和帝性格也比章帝更坚强。虽然,为密谋诛除窦氏集团,他似乎必须倚重宦官。

邓太后是刘秀得天下的第一功臣邓禹的孙女,德才兼备。刘秀起兵时,司马光说是30岁,另一说是33岁。刘秀拜邓禹为宰相时,邓禹23岁。大五人格的研究表明,德与才,“德”的可遗传性很低,主要依靠后天教养,“才”的可遗传性较高。或可推测,邓太后的才更可能来自遗传,而她的德,更可能基于家族的教养。刘秀的妻子阴丽华,也有德,平民是可以有教养的。虽然,阴皇后也是阴氏后代,失德。在家族传统里,教养,确实很难传承。

这是司马光关于阴皇后与邓贵人的记录。这篇故事的寓意很多,邓禹和阴丽华,都是对刘秀最重要的人据司马光的描述,两人都有德。而两人的后代不过三世,差异如此大。其次,这些故事凸显了“帝制”的内在不稳定性。当然,任何政治制度都要求解“接班人问题”,有的制度解决这一根本问题的方式比其他制度更具稳定性。

2022年6月3日:

邓太后主政,诏令取消西域都护府,主因在于西域道路已被阻断。班超担任西域都护期间,遣甘英使西域。甘英行至安息西边的大海然后返回。关于这一段历史,我手边只有于太山1993年的著作《两汉魏晋南北朝与西域关系史研究》可参考,此书作者在“后记”中感谢季羡林和张广达的指导。张广达以唐代西域史地研究名世,由他指导,于太山写的这本书,应当可靠。根据于太山的考证,显示“安息”的位置,如果甘英走到安息西边的大海然后返回,这片大海应当是波斯湾,而很少可能是地中海。甘英应当抵达了今日的叙利亚,即“塞琉古”(Seleucid Empire)。从酒泉出发,走到塞琉古帝国境内,以当时西域的条件,确实是了不起的业绩。可惜,甘英性格不够坚强,如果班超亲自前往,于太山推测,汉朝与“大秦”(罗马)的商贸关系就可确立。班超年龄实在很大了,他在西域请求返回故乡养老,终于获准之后,8月抵达洛阳,9月就去世了。他的儿子班勇,生长于西域,后来担任“西域长史”。于太山认为,汉和帝时期西域最远的“遣使归顺汉朝”的两个国家,应当是“贵霜”和“安息”。至于“条枝”,于太山推测位于塞琉古境内,是罗马帝国的领域,不可能归附遥远的汉朝。

汉和帝崩,他曾有十多个儿子,却都早夭了,似乎也没有人谋害这些儿子呀,应调查东汉皇族的基因。死了太多的儿子之后,宫廷秘密将新出生的儿子送往民间抚养,故而此时邓皇后得以从民间接回刘肇在民间的幼子刘隆,就是汉殇帝,谥号“殇”,因为他马上就驾崩了。邓太后命令太傅张禹在宫中居住并主持日常事务,每五天回家一次。这是司马光第二次记述邓太后亲自面对疑犯并察觉有冤情,邓太后似乎在这一方面有天赋。图5,邓太后试图封邓氏兄弟们为侯,但邓氏兄弟们不受,并回避来使,数次之后,邓太后作罢。东汉皇帝为何短命,根据这篇文章,医圣孙思邈引述仲长统《昌言》(今已轶失)讨论刘秀的后代为何短命。不过,我检索“阴丽华家族的基因”和“刘秀后代的基因”毫无所得。仲长统的评论,东汉时期,三公的权限大大衰弱,宦官势力崛起。邓太后大幅削减皇室开支,从每年两亿钱减至数千万钱。洛阳令王涣在岗位上死去,民众沿街送葬,表达对“好官”的敬仰,引出邓太后的诏令,并以王涣的儿子王石为郎中。大致而言,邓太后及邓氏子弟确实传承了邓禹家族的文化。邓太后担心刘隆早夭,特意命令刘祜及嫡母(刘秀的老臣耿况的后代)居住在洛阳的宾馆里。刘隆果然早夭,于是刘祜即位,史称“汉安帝”。

读史,作业之一是读谏议。这位周章密谋另立一位皇帝,失败了。司马光引述的大多数谏议,对现代读者都有教益。例如,我记得:生而富者骄,生而贵者傲,罕见生而富贵不骄傲的人。 

2022年6月4日:

史家的表扬通常就是记述。这位邓康上书邓太后建议她尽快还政于国。邓太后很生气,后来免了邓康的官职。邓氏家族的成员,如邓康这样理性的,还有不少。邓禹是刘秀打天下的功臣真正善终的一位,这些功臣都记住了韩信死前的感慨:高鸟尽,良弓藏。野兽死,走狗烹。范蠡深知这一原理,遂成百代楷模。

史家对邓太后的批评有失公允。很可能,邓太后发现刘祜有许多缺点,故迟迟不愿将权力交给他,甚至杖毙杜根。事实上,邓太后辞世,刘祜主政,能力远不如邓太后。而且迫害邓氏兄弟功臣,使他们纷纷自杀,虽因朝臣上书而有悔意。刘祜肆无忌惮地分封母党子弟(甚至奶娘)为侯,完全不理财朝臣多次反对。刘祜(汉安帝)的致命弱点在于“不识人”,故而只能将权力交给内宠(母党及宦官)。值得注意的是,恶人伪造公章(玉玺)假传圣旨,居然杀死了郡守。孔子与弟子们“厄于陈蔡”,《吕览》“任数”篇的描写,颜回不忍丢弃沾染煤灰的米饭,……,孔子感慨“识人难”。回来看看刘祜,识人,真难呀。诸友不问“煤炱”?根据能源史料,煤炭在汉代已很普遍。

行为心理学的一个研究主题是:如何从行为推断心智结构,参阅我的《行为经济学讲义》,关于MIT的Saxe实验室发表的文献综述。B=F(S,M),此处,B是被观察到的行为模式,S是行为的情境,M是心智模型。我从司马光记录的刘祜的行为,推测汉安帝的心智,首先是邓太后对刘祜的担心,其次是邓太后死后刘祜的一意孤行,倒行逆施,再次是刘祜在路途上突然发病死在车里,时年32岁。此后发生宫廷政变,阎太后的势力被铲除。史料有限,我的推测是:刘祜心智发育不完整,但又不是被霍光废黜的刘贺那样的“白痴”。

2022年6月5日:

科举制不成熟之前,这似乎是汉代的成例,新登基的皇帝要求郡国举荐贤良方正。如果郡守举荐的人才被认为不合格,郡守可受到牵连被免职。这里的前五张截图描述当时贤才不愿应聘,后四张截图,取自四库全书本《资治通鉴》“臣光曰”,司马光在这里的评论很长,显然有重要性感受。博弈论视角下,当朝的群体必须招募在野的贤才,从而缓解我在《行为社会科学基本问题》里刻画的“精英失灵”现象。不过,在野的贤才绝不会只看当朝群体的发布的文字,如司马光所言,他们更关注天道的凸显与隐匿,同时也关注当朝群体的行为,所谓“听其言观其行”。尤其在语言官僚化的时代,行为发送的信号远比语言发送的信号更真实。这位汉顺帝(刘保)毕竟经历过坎坷,是一位被废黜的太子,因内廷政变登帝位,因此,刘保的言行远比刘祜靠谱。虽然,刘保也称不上是明君,以“求贤若渴”的文字,仍无法获得贤才,恰如司马光所言,朝廷内部群小争宠,清浊混淆,颓败之势已成,远非几位贤才可能挽救。

听《资治通鉴》至汉顺帝驾崩。又得知张衡是太史令,检索百度,张衡从太史令又改任中常侍,那时的太史令不再有司马谈和司马迁那样的世袭。据说,唐初,李世民首次废黜太史令的世袭制度。据张衡的简历,此说不确。 

2022年6月6日:

汉冲帝刘炳的命更短促,两岁继位,三岁驾崩。简直了,我今晨在阳台上喝茶听书,第一泡茶,刘炳继位,第二泡茶,刘炳驾崩。第二泡龙井茶还未喝完,汉冲帝三岁驾崩,刘缵八岁继位(汉质帝),九岁即被大将军梁冀毒杀。

东汉帝王为何短命?哈佛“古人类基因项目”主任2018年著作,这本书是我的工具书(我的工具书现在大约有85GB)。理解东汉皇帝短命现象,这本书可能提供了最佳解答。人类的基因组由46个染色体构成,每一代的精子大约切分基因组为26片段,每一代的卵子大约切分基因组为45片段,故父母代的合子大约切分基因为71个片段。注意,每一个片段只能来自同一个精子或卵子。图的右边,是从第1代上溯第N代全体祖先,他们的基因组在第1代的基因组里大致存留的片段数目。我们知道,第1代上溯至第N代应当有2的N次方个祖先,即图的左边标明的数字。对照图右边的数字与图左边的数字可知,追溯祖先越远,第1代的基因组里完全丢失的祖先基因片段的数目就越大。东汉的后宫,司马光记录了数次谏议,要求皇帝释放“未临幸的宫女”,让她们返回民间。粗略推测,后宫人数不少于一百,汉桓帝的后宫据说多达数千人。故而,任何独特的母系基因,对刘氏宗亲的影响大约只能维持三代人。可是看看左边的情形,全体祖先的基因片段大约在第十代子孙那里仍可维持50%(其余的则完全丢失)。不妨推测,刘秀的基因组含有某种短命因素,而且这些短命因素的显性遗传能力极强。

梁太后驾崩。梁太后(梁妠)执政六年,赶上了“国祚三绝”。刘炳两岁继位三岁驾崩,大将军梁冀独断,要求梁太后让八岁的刘缵继位。谁知这位八岁的皇帝入朝几个月就看出谁是真皇帝,他指着梁冀说:此为“跋扈将军”。梁冀恐惧,毒杀梁冀。太尉李固在现场,深知梁冀罪不可赦。刘缵死,梁冀与梁太后希望让刘志继位,但李固坚决反对。所以,梁冀建议梁太后先免李固官职,继而,刘志登基,就是被认为荒淫无度的汉桓帝。司马光不写“荒淫无度”,只写汉桓帝“无嗣”。公元146年,刘志继位时,十五岁。梁太后驾崩之前还政于帝,公元159年,刘志二十八岁,铲除梁氏权力集团。此后八年,刘志似有励精图治之志而未畴,三十六岁无嗣而终。是以让汉灵帝继位,东汉始瓦解。

2022年6月7日:

汉桓帝荒淫无度还是有几项记载的。另一方面,汉桓帝时期,太学生多达三万人,正所谓“末世读经”。梁氏集团与宦官疯狂制造“党锢”,天下公认的贤才几乎都在监狱里,以致名臣皇甫规因不曾被捕入狱而自觉惭愧。最有名望的是陈藩,宦官不敢谮。不过,那时出现日食,天子不负责而让三公负责,所以,陈藩也被罢免。汉桓帝决心铲除大将军梁冀,与近侍“歃血为盟”。可笑的是,他不咬破自己的而是咬破单超的手臂。单超等人也怀疑皇帝性格软弱反复无常,故而要求歃血。大将军梁冀自杀。汉桓帝下令解除党 禁,但终身不得从政。读这一段历史,我感觉,一方面,盛大的读经运动为民众普遍参与政治提供了人力资源。另一方面,宦官和外戚权贵极大降低了社会纵向流动性。于是,社会问题的求解更可能借助于底层的成功反叛。

汉桓帝刘志驾崩,公元168年,汉灵帝刘宏十二岁继位,窦太后主政。东汉的历史实在乏味,但还是要听下去。这是因为,张荫麟指出,以往史家写的历史有两项主要功能:1)训诲后世,2)现状溯源。张荫麟《中国史纲》序言,列出通史选材的五项标准,上列两项之外,还有三项:新异性、文化价值、实效性。 

2022年6月8日:

这一页很重要,襄楷多次上奏,其中有这一段:古本无宦官,武帝数游后宫始置之尔。因为宦官把持尚书台,故有此言。尚书于是奏汉桓帝,说这个襄楷“无理取闹”,当诛杀。多亏这位皇帝晚年喜欢黄老佛陀之术(虽然后宫佳丽五六千),不愿杀人。诸友记住,古代没有宦官,汉武帝晚年数次扩充后宫佳丽,要知道,那时每位宫女平均需要两名侍者,这是下限。故汉桓帝的后宫,释放了五百宫女,但仍有五千多宫女,一万多侍者。这些侍者不能都是女性,许多体力劳动都要男性来做,于是需要“太监”。根据襄楷的考证,太监始于汉武帝后期。这里,“后期”很关键,因为汉武帝执政五十多年,超过东汉五位短命皇帝执政之总和。可是,赵高是宦官,与秦二世胡亥,合谋废子樱。

东汉皇室的开销,邓太后主政时大幅节俭开支之前,每年约两亿钱。邓太后是邓禹的孙女,素有节俭之德。后来的皇后们大多奢靡,开支加倍,暂且说每年开支四亿钱。根据段颎的讨论,晚近几十年为平定羌乱,开支约三百二十亿钱。汉桓帝诛杀梁冀之后,从梁冀家中抄得财富入国库三十多亿钱,以致当年租税减半。梁冀主政约二十年,而且他以贪财著名。据此可知,羌乱,是东汉晚期大患,足使财政枯竭。汉代绥靖政策,是不得已。当代史家认为汉代对匈奴和羌的赎买是近代割地赔款的前例,恐不公允。

现在开始精彩了。这一段,陈藩担任汉灵帝的太傅时,已八十岁,与大将军窦武联合,试图铲除宦官集团。不过,宦官们势力已足够强大。这几页,犹如电视剧,最终,陈藩和窦武失败被杀。窦武和陈藩试图诛杀宦官集团而被诛杀,于是宦官集团大肆搜捕汉桓帝晚期释放了的党人,这次不是两百多人,而是千人。范滂是天下贤才名望最高的之一,主动投狱,因为来追捕他的人拿着诏令在旅社里痛哭。县令得知范滂在狱中,于是自系,要与范滂同命运。这一次杀死的东汉末期贤才,多达数百名。太学三万多,以及散在各地的贤才,这些人力资源于是纷纷潜藏,等待变乱发生。

郭泰是三万太学生的领袖,平日注意言谈,得以幸存。张俭逃亡,凡接纳他的人,十几家都被诛杀。虽然,人们仍争相接纳他。这一时期进入史册的人,有平定羌乱立功的董卓(汉桓帝拜为郎中),有孔融,因藏匿张俭入狱,孔融弟兄及他们的母亲争着赴死,主事不知所措,诏令孔融的哥哥赴死。小学课本里有“孔融让梨”,那么,中学课本就应讨论“孔融争死”。这一时期记载里出现的第三位重要人物,袁绍,喜欢结交天下豪杰,他与何颙一起营救了许多被追捕的党人。袁绍的爷爷袁汤,担任过太尉,袁汤是担任过司徒的袁安之孙。故而,袁绍的祖上累世为官。袁安在汉章帝刘炟时任司徒,其子袁敞任司空、孙袁汤为太尉、曾孙袁逢、袁隗分别担任司空及太傅,“汝南袁氏”四世居三公位,因而被称为“四世三公”。

汉灵帝沉湎于与宫女们在御园里摆摊卖货之类的游戏,张角“太平道”的追随者已达数十万,皇帝却对关于此事的奏章无感。汉灵帝刘宏,要么心智发育不完全,要么“破罐破摔”,不再试图从宦官集团夺回权力。黄巾起义。我觉着,东汉的短命皇帝们,不仅命短而且心智不足,让我想起临床医学的常识:大脑发育不全的患者,常活不到中年。故而,仍可归咎于刘秀的基因组。

2022年6月9日:

晨阅班固《汉书》卷二十七上“五行志”第七上,开篇,思想史脉络,从伏羲到董仲舒(治公羊传)再到刘向(治谷梁传)、刘歆(治左传),“春秋”之义已乖,改称“五行传”似有不妥。

与范晔的《后汉书》相比,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丰富得多。例如,汉灵帝,范晔的记载一共七对开页,而司马光的记载,目录如图。 

2022年6月10日:

最近老友来信,开篇就说:天下讻讻,老兄还在夏威夷观海?

吕布投奔袁绍。汉武帝将秦始皇的版图扩展了一倍,东汉末期,西域、交趾、西南夷、两粤、北方边塞以外地区,要么独立自保要么入侵中原,统称“外患”。同时,内地各州,群雄蜂起,诸侯鼎立,底层社会还有诸如黄巾军这样的民众起义,统称“内乱”。军事技术似乎进展缓慢,冶铁、战马、运输、兵器,未见突破。与西汉末年的三十年战争相比,东汉末年的三十年战争似乎更依赖于人际关系与族群关系。欧洲的三十年战争被称为“宗教战争”,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奠定了西方世界未来四百年秩序(基辛格的论证)。

这里是第一次出现刘表的名字。三国序曲实在混乱,以往喝茶听书的办法不合用了,现在是喝茶读书。

早期佛教但求出世,罕言正义。现代佛教也谈正义问题,不是究竟之论。神正论(神义论),Robert Oden,他的简介,“比较宗教学”,提供了通俗解释。据此,我手绘的图,称为“不可能三角形”,他的讲义介绍了常见的五种解答,以及“约伯书”和早期基督教文本,保罗的致罗马人书,提供的第六种解答。莱布尼茨的书,还是应译为“神正论”,现代的翻译“神义论”,略狭义。简单陈述,神正论试图回答:既然神是全能且全善的,为何世界上还有恶?基于常识,好人受苦而坏人享福,算是一种“恶”,因为不符合“正义”。典型的案例是,纳粹毒杀六百万犹太人。奥登提供的前五种解答是:1)神非全能,故世间有恶;2)神非全善,故世间有恶;3)人皆有原罪,不是不报,时候未到;4)没有智慧不可能有幸福,而苦难是获得智慧的途径;5)此世苦难与来世幸福相比微不足道。稍后的一讲,奥登讨论《约伯记》,解释保罗致罗马人书,提供了第六种解答:6)无信则无义,信就要无条件接受神的安排。

相关阅读:汪丁丁:读“通鉴”随笔(一)

 

话题:



0

推荐

汪丁丁

汪丁丁

592篇文章 25天前更新

数学学士(1981年),数学硕士(1984年),经济学博士(1990年)。但学位都是无用之物,如维特根斯坦所言,读完即可销毁。最近的工作: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和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教授,浙江大学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长期坚持的工作:财新传媒学术顾问。教学及阅读领域:经济学思想史、制度分析基础、行为经济学、新政治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与社会选择理论、演化社会理论——演化认识论与演化道德哲学。在公共领域内所持的矛盾态度:批判主流,关注思想,拒绝媒体。对任何学说及其说服者持温和的怀疑主义态度,这种态度不合逻辑,但真实,如Charlie Brown 一般真实。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