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系统与环境之间最基础的交换,普列戈金称为“熵交换”。参阅普列戈金《从存在到演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中译本第1章图1.2,“开放系统”。在普里戈金描述的演化视角下,生物学描述的“代谢过程”(metabolism)其实是生命与环境之间的熵交换,于是系统内部的熵增,可转换为环境的熵增。如果系统与外界的熵交换无法完全抵消系统内部的熵增,生命就开始衰老。现代人的生命,可以在10岁之前就进入衰老过程,也可以像通常相信的那样在25岁进入衰老过程,还可以在65岁之后仍不呈现衰老。生命与环境之间也许最高级的交换,是精神的交换,称为“意识”。至少,我认为,这是意识活动的真相。这也意味着,意识不局限于脑,这一性质,称为“意识的非局部性”(non-locality of consciousness)。
 
综上所述,交换似乎是一个自发涌现的谱系,从最基础的熵交换到最高级的精神交换。介于熵交换的层次和精神交换的层次,有许多交换现象,其中一大类,称为“社会交换”(social exchange)。在社会交换的范畴之内,又能区分三类活动,其一称为“情感交换”,其二称为“政治交换”,其三称为“商品交换”。现实世界里,基于常识,交换可能同时有情感的、政治的、和商品的三重性质。我只讨论单纯的商品交换,它一方面必须是“冷冰冰的”以区分于情感交换,另一方面不能有马克思所说的“超经济剥削”以区分于政治交换。
 
商品交换的理想形态是“等价交换”,例如,现代经济学教科书描述的“一般均衡”模型。直观而言,在这一模型里,万事万物都有完全竞争的市场并且所有的市场都维持着供求均衡状态,于是,没有市场参与者有能力或有动机操纵价格。我在财新博客已写了几篇短文,例如,“经济学基本问题”,“为存量定价”和“发现价格”。根据那些短文,真实的市场参与者们,更多是价格发现者(price-seekers)而不是价格接受者(price-takers)。甲和乙随机相遇,他们之间的潜在交易机会,参阅我的财新博客文章“价格始于关系”,由他们各自对世界万事万物的价值排序决定。在局外人视角下,双方自愿(没有可观测的外力强迫)的交换,都可算是等价交换。参阅,我十年前的手绘示意图及图内的解说文字。那时我用的是第一代iPad,绘图的App很少合用,功能也很弱。我长期保存这张图,是为了纪念。如图所示,潜在交易机会,存在于ω和σ之间。请注意甲和乙各自都有的两项(x,y,a,b),由这两项之间的“重要性感受”差异,界定了存在于ω和σ之间的潜在交易机会的价值。仅当“交易费用”小于这一价值时,潜在的交易机会可落实为交易。
 
当然,甲和乙都是局内人(市场参与者),其中一方也许感受到来自对方的影响——情感的或政治的,因此才有上述交易发生。这样的交换,偏离了经济关系。仿真研究表明,只要类型甲和类型乙的参与者人数足够多,上述交易将迅速收敛到经济关系之内。类型,代数表达为“等价类”,基于“等价关系”。
 
 
2020年9月22日
 
话题:



0

推荐

汪丁丁

汪丁丁

604篇文章 57秒前更新

数学学士(1981年),数学硕士(1984年),经济学博士(1990年)。但学位都是无用之物,如维特根斯坦所言,读完即可销毁。最近的工作: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和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教授,浙江大学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长期坚持的工作:财新传媒学术顾问。教学及阅读领域:经济学思想史、制度分析基础、行为经济学、新政治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与社会选择理论、演化社会理论——演化认识论与演化道德哲学。在公共领域内所持的矛盾态度:批判主流,关注思想,拒绝媒体。对任何学说及其说服者持温和的怀疑主义态度,这种态度不合逻辑,但真实,如Charlie Brown 一般真实。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