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我用Mathematica第12版试验了119次,意识到新冠病毒的无差异曲线族的基本形状,图一,与数学家最常使用的欧几里得空间的距离公式完全相同,于是在图上手写了这一公式。
(图一)
 
真实数据由财新数据组提供,图二,为了视觉清晰,只选择目前我们最关注的各国,横轴x是人口密度,纵轴y是累积确诊人数占人口比例(反映的是病毒在宿主群体内已获得的表达密度)。
 
(图二)
 
根据图一的手写公式标准化之后,就是大写的X和Y。目前宿主群体表达的病毒密度最高者,是西班牙,接近千分之三,由此可知大国(人口密度较低)的位置是在图一蓝色区域里,约接近圆点,无差异曲线的曲率越大。小国(人口密度更高)的位置从蓝色向右移动,最远端的是新加坡,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八千人,完全无法进入图二。
 
政策涵义:与韩国相比,病毒在中国的边际效用更高,故而,病毒倾向于在中国二次爆发。同理,与意大利和西班牙相比,病毒在澳大利亚二次爆发的边际效用更高。与荷兰相比,病毒在美国二次爆发的边际效用更高。
 
诸友可依此类推散点图里其它各国,找到自己所在国家的风险位置。尽管试验了百多次,我还是需要改进这一模型。因为,目前的等高线(病毒效用函数的无差异曲线族)尚未体现病毒的饱和水平。
 
下面这张图,是将Y的平方改为立方之后绘制的。体现病毒的自限性,必须有更复杂的模型,使无差异曲线族的曲率随着病毒密度的增加而由正变负,于是在零曲率的时候,病毒密度达到峰值。另一方面,病毒与宿主之间有演化博弈关系,我称为“共生演化”。宿主应对疾病的策略(检测手段与隔离手段),界定了病毒繁衍的约束条件。
 
(图三)
 
故而,经济学家可以想象,某一条无差异曲线可能在某一点与预算线(未必是直线)相切,于是这样的切点就是病毒与宿主共生演化的均衡。
 
(图四)
 
看到了吗?这样的无差异曲线族,就是凸向圆点的啦。
 
(图五)
 
目前各国策略大致可分两类:1)检测能力不足时实施有效隔离,2)检测能力充足时允许经济活动必须的社会交往。
 
有效隔离策略就是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在病毒视角下,相当于宿主密度降低,即沿横轴向左移动。例如,韩国向左移动至日本位置,中国向左移动至澳大利亚的位置。这一策略的经济代价很高,难以长期持续。演化均衡的策略,可能还是广泛检测的策略。
 
(图六)
 
Y的五次方,是人口密度最合适的幂次,继续增加,图形变坏。
 
(图七)
 
效用函数有无穷多的非线性依赖于人口密度与患者密度的方式,但只要它正比依赖于人口密度,并且在饱和之前正比依赖于患者密度,就是符合常识的。
 
(图八)
 
这是图八,我喜欢它,是因为,现在坐标轴有了中文注释。
 
(图九)
 
在没有找到更好的数学公式之前,我手绘了普适的无差异曲线示意图。这组曲线先是凹向原点(也称为外凸),随着病毒的效用水平增加,逐渐变为凸向原点(也称为内凹)。目前,各国数据还没有进入右上角内凹区域。经济学原理,无差异曲线的内凹意味着边际替代率是递减的,也就是行为的稳定性,导致“内点解”。而无差异曲线的外凸,意味着行为的不稳定性,导致“角点解”。目前各国数据在外凸区域内,意味着病毒行为的不稳定性。例如,这张图示,最靠近原点的那条绿色曲线,对病毒最有利的演化策略是,要么均衡在中国这一角点,要么均衡在美国这一角点。这样的角点解的公共政策涵义是:中国与美国之间必须保持足够长期的时空隔离(断连),直到病毒消失。类似的政策建议是,韩国与西班牙之间保持长期的时空隔离。
 
 
话题:



0

推荐

汪丁丁

汪丁丁

592篇文章 25天前更新

数学学士(1981年),数学硕士(1984年),经济学博士(1990年)。但学位都是无用之物,如维特根斯坦所言,读完即可销毁。最近的工作: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和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教授,浙江大学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长期坚持的工作:财新传媒学术顾问。教学及阅读领域:经济学思想史、制度分析基础、行为经济学、新政治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与社会选择理论、演化社会理论——演化认识论与演化道德哲学。在公共领域内所持的矛盾态度:批判主流,关注思想,拒绝媒体。对任何学说及其说服者持温和的怀疑主义态度,这种态度不合逻辑,但真实,如Charlie Brown 一般真实。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