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一位网友的问题(第一部分):

我不是学经济学的,只是在投身股海中对经济学有了一定的兴趣,阅读了您的一些文章后,很想请教您一下我很迷惑的地方。中国的官僚经济如此下去还有的救吗?我在相当长的时间对中国的经济相当悲观,可是最近,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中国却似乎只是外贸有一些影响外,对百姓的生活毫无影响。或许我看的的太少。在中国所统计的各种数据(当然数据有些灌水是不容置疑的)看来,中国的经济还会一直往前走下去,并且走的还不错。房价的飞涨早已不受到控制,物价却总是被执政者“控制”在合理的水平。中国的经济危机会出现吗?就如白银帝国中说的一样,高收入的人,无论怎么都不会饿死的,可低收入的却不一样。那么在现在中低收入的人应该先未雨绸缪起来吗?应该怎么做呢?

我的答复:

中等收入或低收入的家庭,在目前,如果无法投资房产,则只能设法在股市里争取保值,因为未来几年肯定要进入通货膨胀时期——不论是国际还是国内。我认为这只是较好的情形。更糟糕的可能性在于:世界性的人口老龄化伴随着世界性的信贷超额增长,必定引发世界性的滞涨——即物价上涨与经济停滞(技术进步缓慢)并存的局面。北欧国家,因为资本市场太小和福利传统太强,面对的养老问题也很严重。养老金必须有纽约股票市场这样的成熟和稳定的投资机会,才可应付老龄人口的生活开支。金融危机,是老龄人口未来养老金的危机。不过,我比较乐观,我认为美国的制度是可以应付这场危机的,因为它应付过远比今天的更严重的危机。问题在于:今天的危机,出自美国(美国制度或许很容易承受)却影响广泛以致世界各国都感到难以承受(因为社会制度的差异)。换句话说,世界变得远比1930年代更复杂了,所以,这里出现了“复杂系统”的问题。

网友“asing”的评论是:

丁丁最新的博文和我最近在现实中的感受可以说是非常一致的。

不过关于“老龄化”的问题,在中国,我看到的不是人口的老龄化,而是资本的老龄化。我的舅舅在过去二十年是佛山地区搞工厂的,现在也正在艰难维持着自己的厂房。但是他现在已经成为所有原来搞实业的朋友耻笑的对象。因为大部分佛山地区的实业家现在都成为房地产投资家了,所有新增的资本基本上都投资在土地和住宅中。

其中最本质的,我认为,都是因为他们老了,这些手执资本的老人,以他们的年纪,已经失去了办实业的创造力。而生活在广州和佛山的年轻人,家庭的观念如此之重,再加上十多年没有创造性的教育,已经没有半点儿父辈的创业精神了。所有人都只是正在为那幢结婚的房子而努力,或者是拿了家长的钱,但是绝对不是办实业,不是玩了,就是炒股票。

这是改革三十年后的悲哀就是,经济的长远发展必须要科学技术,但是这只是一驾马车,另一驾更为重要的马车是“自由”的精神在中国的完全缺失。在我的体验中,现在的年轻人没有一个懂得自由,没有一个独立的个体,没有一个人能脱离家长,没有一个做到残雪所说的“精神上的断奶”。所以,譬如在广州和佛山,年轻一代已经失去了创造的精神,人口是首先是拥有资本的人的老龄化,然后恐怕是新增人口的幼稚化。

没有自由精神而单有科学技术的东方社会,发展到极点恐怕也只会成为日本式的国家,走入十八年的迷梦,不单只经济停滞,而且整个精神世界陷入变态的境地,而绝对不会成为美国式创造性毁灭的社会。

但是正如丁丁你所说的,现在美国出现了问题。但是美国还是在运行它一直以来的制度吗?现在可见的是他们正在用日本的解决办法,“不让企业破产”,这是完全违背效率、公平、自由这些基本原则的。自由市场的老大哥发生问题了,而且是原则性的问题,新兴市场的小朋友,譬如依赖出口的中国企业家需要多少时间和勇气去创造呢?

话题:



0

推荐

汪丁丁

汪丁丁

592篇文章 25天前更新

数学学士(1981年),数学硕士(1984年),经济学博士(1990年)。但学位都是无用之物,如维特根斯坦所言,读完即可销毁。最近的工作: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和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教授,浙江大学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长期坚持的工作:财新传媒学术顾问。教学及阅读领域:经济学思想史、制度分析基础、行为经济学、新政治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与社会选择理论、演化社会理论——演化认识论与演化道德哲学。在公共领域内所持的矛盾态度:批判主流,关注思想,拒绝媒体。对任何学说及其说服者持温和的怀疑主义态度,这种态度不合逻辑,但真实,如Charlie Brown 一般真实。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