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瑟《技术的本质》中译本,我作序,将他的观点概括为这样一个核心命题:在动态视角下,技术就是生命;在静态视角下,生命就是技术。 与我的“广义经济学”密切相关或广义经济学必须由之开端的两大观念,是“生命”和“技术”。前者是经济活动的行为主体,后者是自然资源转化为生活资源这一过程之为经济活动的总称。参阅:Ulrich Witt,2005,production in nature and production in the economy — second thoughts about ...
克里克像是一座思维“核反应堆”,他让周围的人思维加速到临界爆炸。这是科赫转述萨克斯(Oliver Sacks,1933-2015)与克里克谈话之后的感受,记录于科赫和克里克的“意识探究三部曲”之二的第2章。那本书的中译本,标题是《意识与脑——一个还原论者的浪漫自白》。我读了前面的几章,发现不少错误,于是不再读中译本。萨克斯是神经心理学家,以科普作品名世。辞世前,他75岁,写了一部自传,《On the Move: A Life》,关于他的同性...
整整七天,我琢磨这篇文章的标题,最后确定,“意识发生学”这一短语,应可涵盖关于意识起源的三种主要研究思路:(1)信息论思路,(2)脑科学思路,(3)意识的“非局部性”思路。 意识的发生(genesis of consciousness)或意识的涌现(emergence of consciousness),读者若检索英文短语可能发现思路差异。所以,我用“意识发生学”来涵盖这两个皆然不同的思路,以及介于它们之间的许多其它思路。科学昌明的时代,脑科学...
汪丁丁 数学学士(1981年),数学硕士(1984年),经济学博士(1990年)。但学位都是无用之物,如维特根斯坦所言,读完即可销毁。最近的工作: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和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教授,浙江大学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长期坚持的工作:财新传媒学术顾问。教学及阅读领域:经济学思想史、制度分析基础、行为经济学、新政治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与社会选择理论、演化社会理论——演化认识论与演化道德哲学。在公共领域内所持的矛盾态度:批判主流,关注思想,拒绝媒体。对任何学说及其说服者持温和的怀疑主义态度,这种态度不合逻辑,但真实,如Charlie Brown 一般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