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2022年8月21日:

茨威格,最早研究并应用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的小说家,智商很高,十六岁在维也纳成名,毕生不喜欢体育,他喜欢的唯一“体育”活动是国际象棋,他的文学鼎盛期是两次大战之间的二十年,为躲避纳粹迫害,他迁居英国并入籍,但似乎不被信任,于是他和第二任妻子迁居巴西,在那里,1942年,他们双双服毒自杀。北京大学德语系教授张玉书(2019年1月5日辞世)深研德语文学并于1980年代翻译了茨威格四篇作品,他为2018年出版的茨威格中短篇小说全集写了很长且相当学术性的评论性序言。

茨威格生前发表的唯一长篇小说,出版于1938年,那时,他已五十七岁,四年之后,他自杀时,六十二岁。按照张玉书写的长篇序言,茨威格之所以不写长篇,是因为太挑剔文字。长篇到了他那里都被大幅度删节,最后成为中篇或短篇。所以,鼎盛期之后,他才发表了这部长篇,张玉书的译文。我觉着开篇关于两种同情的分析,就很吸引我。浏览注重心理分析的现代作品,我注意到日本的乙一(安达宽高),我知道日本小说很细致甚至太啰嗦,这次,我居然听完了这部中篇,确实有“黑白乙一”之风格。他今年四十四岁,这部中篇是2014年发表的,那时他三十六岁,本科是生态学家,大约刚好进入文笔成熟的年龄。阿城的“棋王”,1984年发表,收入“雷达”2005年编篡的“近三十年中篇小说精粹”,列为第一篇,棋王的第一页。麦家发表于2019年的作品,“人生海海”。读了,我认为我更愿意读“乙一”的。

2022年8月22日:

这是因为全世界都无法应付“滞涨”,这种现象始于“石油危机”(1970年代末),经济停滞,同时,通货膨胀。土耳其的对策,是优先刺激经济,如果领导人调查了滞涨的具体因素,也许是可以奏效的。要深入调查具体情况,而不是搬弄经济学教材。

在老友陈玉兴的微信群里发言: 还是黑屏。

继续听书,von franz,台湾译名是“法兰茨”,她的作品似乎没有大陆译本,故而,我从台湾译名。这几页很关键,荣格不讲,这是在临床实践里总结出来的经验,法兰茨自称是思考型的人,如我感觉的那样,她虽然是女性,却比荣格更信任概念表达,也因此,我喜欢从她的概念表达获取荣格的重要性感受。最后几张图,她分析了西方的与印度的集体暗影之差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他者之为镜鉴”。

然后我贴这九张图,取自「茨威格全集」张玉书的长篇序言。我尤其喜欢他引述茨威格描写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欧洲人的狂热表现,对我们中国人来说,这是多么熟悉的事情呀,尤其现在。

然后我继续贴法兰茨这本小册子的内容,集体暗影像病毒感染,借助集体里每一个人自己的暗影,形成瘟疫。为了维持集体心智的健康,许多民族都有类似狂欢节或酒神崇拜这样的“非理性”狂欢,以便让集体暗影进入并留存在人们的意识里。例如,古希腊的狄奥尼索斯崇拜演化为雅典剧场的名称(狄奥尼索斯剧场),每一届戏剧大赛都有人扮演山羊的角色(狄奥尼索斯),由此推测,古希腊人的心智生活之所以健康,与他们每周观看戏剧密切相关,在那些戏剧里,有演员和合唱团,后者唱出或激发观众的想法。甚至可以说,喜剧,固然如柏拉图所言,承担了讽刺社会的功能,于是揭示了集体暗影,悲剧则主要揭示了个人的暗影。

根据高中甫的导读“如何理解歌德”,歌德不愿意向内分析自己,他是一个外倾型的人,为维持旺盛的生命力,他永远向外求索。

2022年8月24日:

在老友陈玉兴的微信群里发言:我每天听书用的是“豆丁阅读”,我试了其它的App,声音都不如这一款。豆丁阅读只朗读epub格式的书,可在calibre将其它格式转为epub。我这里有几乎全部,例如,康德全集、歌德文集、席勒文集、中国文学七十年、商务汉译名著、日本文学、经济学、数学、……,只不过,数学和经济学的公式很多,不适合朗读。原本是利用“垃圾时间”听书,结果全部时间都听书也还是不够用,只能每次选择适合的书。我的豆丁阅读里的书目。嗯,只是闲书,没有公式的,可朗读。玉兴答复:复杂一些的公式没法靠“读”,得像讲课一样:把公式“写”在屏幕(“黑板”)上,结合眼睛来“看”。我答复:哈哈哈。没错儿。否则很难记忆,也不易理解。我读研究生的一位导师是庞特里雅金的学生,我第一次听他讲那位盲人数学大师讲课的情形,佩服得“无地自容”,觉着我最好是改行。

诸友很容易检索,中国童话只能追溯至唐代。更早的就只有神话而没有童话,这也许再次印证了王小波的名言,“中国人太早熟”,呵呵,也许在五千年前还有童话,可那时也许没有书写方法将童话流传下来,后来有了甲骨文,很贵,只好先紧着帝王将相占卜时用。夏商周,童话可能早已消失,到汉代画像砖的时代,民间流传的大多是“故事”,很少有童话。于是我开始浏览中国文学作品,从鲁迅开始,可能省力,我试图分析咱们自己的集体暗影。很快,我就找到几位有明确症状的作家,这里贴的是张嘉佳的新作《天堂旅行团》“后记”,自从读“乙一”,我知道日本小说流行这样的“后记”。所以,读了张嘉佳的一篇小说,忘记标题了,感觉他的心理疾病很严重,我可没有贬义,这是积极的征兆。于是又找到他的新作,这次他写的“后记”,容我只贴九张截图,是很吓人的。但是他在心理疾病的描写方面远超上一代作家(苏童和张炜),也许,我认为,残雪的作品也有这样的特征。

张嘉佳2022年5月31日的微博。关于残雪,例如,获得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此外,2021年的访谈以及,注意,网友留言。残雪是1953年5月30日出生的,蛇年双子座,善写精神分裂。不过,她和张嘉佳,我都看不到精神分裂的迹象。说残雪是中国的卡夫卡,有道理。张嘉佳的情况,还要观察。因为我只读了他2019年的《云边有个小卖部》,感觉心理分析还是不如乙一的《在黑暗中等》、《未来预报》、甚至《失踪假日》。残雪的成就,文学界有目共睹。总之,我推测,通过这两位中国作家和这一位日本作家,也许,我能看到集体暗影的某些迹象。我关注的另一位作家,是余华,他的作品有一种行为主义倾向,较少直接心理分析,较多描写让读者可以推测心理活动的行为。我现在打算读《文城》,这是余华2021年发表的作品,以他的岁数(今年六十二岁),这本书应当是炉火纯青之作。二十年前,我还关注过石康的小说,买了几本,后来才发现,他消失了。说实话,石康与张嘉佳,都是“80后”,文笔和思想都不可同日而语。石康消失了,是自知之明。

马佳发来文章,中新周刊2022年8月23日 中韩建交30周年 一场秘密谈判和一次特殊通报背后的建交内幕。我答复:读完了,完全看不出当年你带信的意义。咱俩的剧本,在这场大戏里,似乎无足轻重呀。赵利济的意义也只在《他改变了中国》里才有。找到了,在这里,宋健回忆卢泰愚通过赵利济1990年传信江泽民。所以,咱俩的剧本还是有作用的,1990年呀,中新周刊的这篇记录的是1992年。马佳答复:对上了。况且卢绶奖于赵。赵为此特地向我夸耀称,“这条线踩的最实在”。我答复:唉,斯人已逝。马佳答复:感慨系之。我答复:我记得有一年我和小李到夏威夷海边写书,入住酒店之后,小李电话赵夫人,得知她患了癌症,还没有来得及询问细节,赵利济就拿过电话与小李寒暄之后,迅速挂了电话,再也不理睬我们。这次,我得知赵利济去年辞世,让小李电话赵夫人,她认为没有必要了。马佳答复:可入我回忆录。我答复:也许是关于他的一个结尾。马佳答复:就是这么思考的。建交后我曾与其多次谋面(中韓会),其总提及“兔死狗烹”。言“中国人真是智慧”。我答复:啊哈。他可能感慨自己在韩国的境况,那时,韩国政坛变幻无常,社会记忆很短。马佳答复:某年金钟宓会见马洪,赵陪同。

后我问及家父,他说交谈的内容大都是中国文化。金意,东北亚未来“靠中国文化支撑”。我答复:朝鲜半岛两千多年始终是华夏文化的一部分。最近二十年,考古学家逐渐公认苏秉琦的思路是最正确的。苏老的著作提及早年跟随李济考古安阳,他的一篇文章接续了傅斯年担任中研院史语所创始所长时主持殷墟考古的文章思路,按照他们的考证,燕国的长城涵盖了朝鲜半岛的西半部,更早的时代,殷商的微子之所以能远赴朝鲜,傅斯年认为是那里原本是华夏的范围,他引述了孔子关于朝鲜人的评论。傅斯年的名篇“夷夏东西说”,影响深远,此说也出现于许倬云2006年的著作《万古江河》,许倬云是考古学出身,他推测,商代的发源地在长白山四条河流之一。晚近二十年,考古学发生了一场革命,从以往的意识形态:天下一统和万世一系,改变为苏秉琦的“满天星斗”学说。

詹姆士兄弟开创了美国的心理分析小说。具体而言,威廉-詹姆士最早在《心理学原理》里提出了“意识流”概念,他弟弟,亨利-詹姆士写了最早的心理分析小说《螺丝在拧紧》。

我觉着当代文学与林语堂《吾国吾民》开篇谈论的“人分南北”,差不多,文学作品,也分南北,南方的似乎有一个南京流,苏童、张嘉佳、还有几位写博客的,例如,申赋渔。有南方的细腻。北方派的,例如张炜和张承志。不过,余华是杭州人,长期生活在北京。他的作品,似乎兼得南北地气。

2022年8月25日:

致信马佳:偶成艺术的每一幅作品都有特色。今日的作品,第一幅左下方色调很美,连带着右下方也很美。然后在左上方,我看到了与第二幅作品的联系,那里完全是另一种格调,相当于富春山水长卷里的留白。我觉着第四幅作品可以接续这样的审美感受,如果从右下方开始读图,到左下方结束。

残雪小说的编辑陈小真写的导读,因为太长,我节选并用红笔标亮文字。陈小真原名是陈小珍,1981年出生的男性,江西于都人,猛男,难怪要改名。

陈小真那篇长文的最后几页的截图。残雪文集的短篇小说集的简介,一共七部,我节选了。然后是中篇小说集,从“苍老的浮云”开始。顺便提及,余华的新作《第七天》,我听书到“第四天”,感觉就像是比他年轻二十岁的乙一突然附身余华,于是乙一的风格借助余华的阅历,作品不再是无血色的,而是,表现了余华历史叙事的丰富内涵。总之,值得诸友阅读,《第七天》,封面,是新星出版社2018年出版的,封面设计很符合这本书的内容。

听书到余华《第七天》最后一页,才得知,这本书是2013年写的。很好的一篇小说,大致是说,死后人人平等,不像活着的时候,这些在“死无葬身之地”游荡的人,每一个,都有一段悲苦的故事,而且,在这里,由于迟早都会相遇,所以,每一个人的故事都能如实讲述。于是,第一人称,也就是作者,在第五天突然询问另一个人,为什么不永远在这里,显然,这里比墓地更好呀。人间是炼狱,而死后是天堂。余华改写了但丁的《神曲》,更适合现在的中国。用但丁的《神曲》似乎也不妥,因为但丁写的“炼狱”和“天堂”毕竟有宗教含义,而余华写的人间,其实是受了委屈而死的小人物,他们不愿走进墓地,于是聚集在“死无葬身之地”,那里更舒心。

2022年8月26日:

今年第5期《同舟共进》的文章,午餐的起源,可知我和妻子多年践行的“轻断食”,每日两餐(当日早餐与午餐间隔六小时而午餐与次日早餐间隔十八小时,简称“6-18”),始于殷商时期,不过,那时的间隔是“8-16”。南怀瑾感慨,现代的人大多是吃死的而不是饿死的。晚近二十年,西方养生界倡导每日“轻断食”,不像每月或每年的“辟谷”那样痛苦,容易践行。我的感受是,轻断食也要逐渐减量,不能如我在湖畔居那样每天从上午十点小吃茶饮菜肴水果延续至下午三点回家(相当于用餐时间长达五小时),这样的一日两餐,肯定不健康。减量,以标准体重为参照,用餐时间不超过半小时。当然还有多年坚持的少油少盐无添加剂,还有上午饮茶下午喝水的习惯,以及最近几个月增加的每日慢跑两次的习惯。我年轻时写文章介绍“记忆曲线”,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实施相应的记忆补偿复习频率。现在可以设想一条“衰老曲线”,然后实施相应的“补偿曲线”。我喜欢《同舟共进》的美食文章,“何为潮州菜”。

2022年8月27日:

这两天举头望见的不再是土星,而是木星,当然依然是在摩羯座。与土星相比,木星亮得多。残雪的自传,似乎只是她五十三岁回想她三岁至二十几岁的一些生活场景时引出的评论,这些自我评论很显然而且无可非议地带着她的自豪感。可是,我注意到她使用了“集体潜意识”这一错误的短语。这表明她不懂弗洛伊德的陈旧观念“潜意识”与荣格的观念“集体无意识”之间的本质差异,最近我读了她哥哥邓晓芒评论儒家思想的一篇长文,我注意到他也使用了“集体潜意识”这一错误短语。真遗憾,我不得不批评。然而我认为,他和她,仅凭直觉,或许已经感受到“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所表达的重要性。但是,毕竟,“集体无意识”这一短语导致了荣格与弗洛伊德的决裂,足见我们必须正确理解这一短语的涵义。更何况,我关注的,是旧金山荣格学院创始人韩德森的“文化无意识”研究。就我的阅读而言,这一主题进展非常缓慢,几乎处于停滞状态。究其原因,我同意韩德森生前的感慨,研究文化无意识是吃力不讨好的工作,首先,你必须生活在你研究的文化里,其次,你可能让生活在这一文化里的绝大多数人感到你在揭露他们的黑暗世界。于是,我们看到申荷永这样最有资格的荣格心理学家向世界宣称中国文化才是荣格心理学的母亲。他的表现让我失望,也让我气愤。

无奈,我继续介绍茨威格唯一的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张玉书的中译本,上次我只贴了开篇的三页,这次贴的,是故事讲述者与茨威格在一次晚宴,因共同发表了“反对战争”的言论而结成朋友。这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获得奥地利军队最高勋章的英雄随后一边散步一边讲述了自己的故事。我听到第三章了,还仅仅是开篇。我觉着像我这样以基本问题为导向的研究者,不适合读长篇小说,所以,例如,我读残雪的作品,现在只愿意读她的短篇集,也许尝试读她的中篇集。我不能像她多年的编辑陈小真在导言里建议的那样完全沉浸在小说里,我不能放弃自己的问题意识,这是我长期养成的批判性思维模式。

我看过石黑一雄的诺贝尔奖演讲视频,印象颇佳。他的英语很流畅,还有幽默感。以致我必须找来他的全部作品,抽出几篇读完,才意识到他的英国生活和他的日本生活,这样的双重生活是他的创作优势。当然,他吃苦很多年,与妻子住在半地下室里,天才必须加上勤奋才可有所成就。这是他的新书,2021年出版,同年译为中文。我用蓝色标识表达我的怀疑,而且就因为这一怀疑,我决定只读“译后记”。杨英锐教授的评论:黑石一雄的作品英文原文非常漂亮,我见的一个中译版本把语言翻的味同嚼腊,不见了文采。人工智能领域的权威人物王培教授评论:“机器人是不会说谎的” 是个广泛流传的误判,虽然后面的原因很复杂,涉及到人工智能、认识论、通讯的功能等等基本问题。

致信老友周其仁:再推荐两本书,第一本是《草原帝国》(1939),第二本是《拉铁摩尔与边疆中国》(2017)。尤其是第一本,被认为视野超越拉铁摩尔。其仁答复:谢丁丁。今天周日,去看古芝地道,正出西贡城。昨天到战争博物馆,惨不忍睹的越战。反差太强烈,从战争博物馆的照片到街景。毛泽东年谱最后一卷记录了毛泽东多次会见越共代表团的讲话,最后一次是1976年7月3日,毛泽东、朱德、华国锋,致电孙德胜、黎笋、长征、范文同,祝贺越南全国实现统一。

2022年8月28日:

评论老友周其仁发布的西贡古芝地道的照片:如果不看古芝地道真忘记了越南是共产党执政。

百斤青铜神兽。仍是“财新”报道,人类可能在七百万年前就直立行走了。我觉着这件事有些奇特,晚近三十年,我们都知道最早的直立行走证据是三百五十万年前一对夫妻和他们的孩子留下的脚印,这孩子的脚印完全落在父母的大脚印之内,他们都在直立行走,这几个脚印被火山灰覆盖,保存至今。古人类学常常改写历史,这一次,我必须大幅度调整这一部分知识的结构,所以,必须等待更多的报告。

2022年8月29日:

终于听完了茨威格1938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我觉着他的“长篇”,其实可以称为“很长的中篇”,因为,故事的脉络仍是中篇的,例如,余华的中篇小说《第七天》。若让我评论这两个中篇,虽然我尊重茨威格的崇高地位,我仍认为余华的这个中篇,脉络更丰富,甚至有“宏大”之感。长篇小说的脉络,我是这样认为的,必须有某种宏大之感,犹如“史诗”,哪怕是一个人的史诗。茨威格的这部长篇,我认为,我是外行,我认为,够不上“一个人的史诗”。可是与余华的这一中篇相比,就略嫌单薄。所以,我认为,茨威格的写作风格不适宜长篇,只适宜短篇或中篇。东财传媒学院院长韩传喜更正我:余华的《第七天》也是一部长篇小说。

2022年8月30日:

我开始听的另一本书,开篇就很棒。维基百科“劳伦斯•布洛克”词条。《数汤勺的贼》的卷首语。这本小说的第1章至第4章,可见“雅贼”确实很雅。这是书市的一个细分市场,出价买手稿的人,称为“收藏家”,在他们的出价之外没有什么参考价格,也就是说,他们是“市场制造者”(market makers)。偷手稿的人,根据买家的出价和预付款,找到收藏手稿的地方,不论是博物馆还是图书馆,专业的雅贼永远要“踩点”若干次直到有把握成功并在这样做的代价与买家的出价之间权衡,如不合算,就直接退回预付款,双方继续信任。总之,这本书或这套书,值得听听。

这是一套教材里的一本,读了几页,实在不能忍受作者的文风。中医气论怎么就归入唯物主义了?指导思想乱七八糟。不过,我红笔标识的文字,可读。

2022年8月31日:

早晨继续读维基百科“沃尔夫”词条,太长,而且英国那个时代的生活方式对我很陌生。昨天下载最新出版的关于她的专著,至少十本,从2016至2022,可见她仍是一个热门话题或正在热起来。因为,在“top ten”的列表里,我见到她被读者排列在第36名,而国内文学界推崇的其他人物大多排在她之后。注意,第1名是Stephen King。可见,当代最受读者欢迎的作品仍是悬疑小说。

这几天不仅听了中国的而且听了西方的当代文学作品,颇感困惑,于是检索谷歌,我用的短语是:“the hottest writers”,最直接的答复是谷歌词条:“list of best-selling fiction authors”。这一词条的排序是根据有史以来的销售总额,第一名是莎士比亚,大约20亿至40亿美元,与他并列第一名的是Agatha Christie,颇感意外,远超 Stephen King (3亿至3.5亿美元)。托尔斯泰在金庸之上,他们两位远超曹雪芹。我认为另一排序更符合我的常识:“top ten”根据不同标准列出的清单,是二十世纪发表的小说“前十名”,纳博科夫的《洛丽塔》排第一,他的《微暗的火》排第十,菲茨杰拉德《伟大的盖茨比》排第二,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第三,乔伊斯的《尤利西斯》第四,他的《都柏林人》排第五,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第六,福克纳《喧哗与躁动》第七,沃尔夫的《到灯塔去》第八。十九世纪前十名,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排第一,他的《战争与和平》排第三,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排第二,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排第四,契科夫第五,艾略特第六,赫尔曼•麦克维尔的《白鲸》第七,狄更斯《伟大前程》第八,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第九,简•奥斯汀《艾玛》第十。图6是每位作者入选书数量的排行榜,莎士比亚排第一,福克纳排第二,亨利•詹姆斯排第三,简•奥斯汀排第四,狄更斯排第五,陀思妥耶夫斯基排第六,海明威排第七,卡夫卡排第八(我终于看到他的名字了),乔伊斯、纳博科夫、马克吐温、沃尔夫并列第九。图7是作者获得的选票数目排序,托尔斯泰排第一,莎士比亚排第二,乔伊斯排第三,纳博科夫排第四,陀思妥耶夫斯基排第五,福克纳排第六,狄更斯排第七,契科夫排第八,福楼拜排第九,简•奥斯汀排第十。我于是继续研究卡夫卡,这是2019年出版的,《权力解剖学家:弗兰茨•卡夫卡与权威的批判》,我强烈认为,它值得有一个中译本。德文版2019年《卡夫卡格言集》2022年英译本,当然是某种快销书。

卡夫卡,1883-1924。沃尔夫,1882-1941。这两位是同时代人,只不过卡夫卡用德文写作,沃尔夫用英文写作。他们出生于十九世纪末叶,那是一个富于神秘感的世纪末,冥王星在双子座(1884-1914),感应强烈,人类创造力普遍迸发,在各核心领域:政治的、经济的、人文的、科学的、心理的。就文学感应而言,卡夫卡和沃尔夫的影响延续最久,至今仍有许多研究发表。晚近发表的研究,似乎集注于他们的早年经历和社会关系。这本书是2011年出版的,《为二十一世纪阅读的卡夫卡》。出版于2016年,《沃尔夫图传》。出版于2017年,《嵌入于情境的卡夫卡》。出版于2013年,耶鲁大学出版社,《弗兰茨•卡夫卡:内疚与羞愧的诗人》。新版《卡夫卡传记》,2010年出版。2022年新书,Catriona Livingstone 2022 Virginia Woolf, Science, Radio, and Identity,标题勉强直译为:《沃尔夫:科学,无线电,身份》。晚近十年发表的专著,研究沃尔夫的远多于研究卡夫卡的,前者大约是后者的两倍。维基百科“Virginia Woolf”的篇幅也差不多是“Franz Kafka”的1.5倍,我们知道,维基百科的自由编辑方式倾向于使重要的词条不断被新来的编辑修订或改写,故而远比《大英百科》更能表达最新的思潮。“top ten”根据读者投票数列出的“最伟大的250位作家”,清单太长,长截图也无法完成,我只截取第一名,Stephen King,他的作品确实优秀,我在国内就已收集了几乎全部中译本,后来出国读博期间继续收集英文原版,再后来收集他的英文版全集。我的困惑,现在也可以说不是困惑,总之是我的观察,在这些排名之间出现的巨大差异,充分体现了精英群体与普罗大众之间的巨大差异。就例如“最伟大的250位作家”清单,第二名是托尔金(《指环王》作者),固然,他确实非常优秀,尤其对我这样的神秘主义者而言。可是,卡夫卡的排名是第六十一,沃尔夫的排名是第三十六。狄更斯排名第三,马克吐温第四,爱伦坡第五,克利夫·斯特普尔斯·刘易斯排在第六,陀思妥耶夫斯基排在第七,苏斯博士(儿童绘本作家)排在第八,J.K. Rowling(《哈里•波特》作者)排在第九,托尔斯泰排在第十。

另一伟大作品是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这里截取最晚出版的中译本的译者刘象愚写的前言,其中也评论了稍早的两个中译本。乔伊斯是爱尔兰人,生卒年与伍尔夫完全吻合,1882-1941,只不过,伍尔夫是抑郁症沉河自尽的,而乔伊斯是十二指肠穿孔不治而亡。

于是我找到牛津大学出版社2006年的英文版《叙事的本质》2015年的中译本,并贴了三位作者当中最年轻的詹姆斯•费伦的序言。最后两图是这本书的开篇,很重要。这本书的第一作者1976年发表这本书的时候,纵览了从荷马史诗到二十世纪上半夜的西方文学,以这样的长期视角,我认为,很容易摆脱“现代派”以及“后现代派”的叙事理论。

话题:



0

推荐

汪丁丁

汪丁丁

592篇文章 25天前更新

数学学士(1981年),数学硕士(1984年),经济学博士(1990年)。但学位都是无用之物,如维特根斯坦所言,读完即可销毁。最近的工作: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和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教授,浙江大学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长期坚持的工作:财新传媒学术顾问。教学及阅读领域:经济学思想史、制度分析基础、行为经济学、新政治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与社会选择理论、演化社会理论——演化认识论与演化道德哲学。在公共领域内所持的矛盾态度:批判主流,关注思想,拒绝媒体。对任何学说及其说服者持温和的怀疑主义态度,这种态度不合逻辑,但真实,如Charlie Brown 一般真实。

文章